好醫師新聞網 - 亞洲第一胃食道逆流檢測落腳花蓮慈院

2017-10-06 10:05:44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疆/花蓮報導

上圖:花蓮慈濟醫院執行食道黏膜阻力測量

根據統計,臺灣胃食道逆流症的盛行率約1020%,換句話說,每100個人就有1020人患有此病症。花蓮慈濟醫院為進一步研究胃食道逆流症的診斷與治療,與國際胃食道逆流症專家Michael F. Vaezi教授合作,專案引進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Mucosal Impedance)儀器,目前全球只有美國三家醫學中心有這項設備儀器。肝膽腸胃科主任陳健麟指出,這是亞洲第一台,可在二分鐘內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症的「真假」與嚴重程度。

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儀(Mucosal Impedance)由國際胃食道逆流症專家Michael F. Vaezi教授發明並取得專利,目前僅在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西北大學紀念醫院、梅約醫學中心設有此儀器。美國Vaezi教授研究團隊評估花蓮慈院為具備高品質醫療的醫學中心,同時肯定慈院在胃食道逆流研究上的相關成就,因此決議提供此尖端儀器給花蓮慈院。九月初,全球第四台在花蓮慈院內科檢查室完成裝機與測試。肝膽腸胃科研究團隊已在日前針對研究計畫收案執行檢查。

陳健麟主任表示,目前許多研究顯示,細胞變化是生理變化的標記,受到胃酸「侵蝕」的細胞,電阻力會改變。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是透過一支長軟管,前端部位裝置有氣球與微晶片,後段連接電腦。當軟管進入人體到達檢測部位後,藉由充氣撐大的氣球,能將食道黏膜完全覆蓋,再透過微晶片感應黏膜阻力的變化,同步將電阻力訊號傳送至電腦,顯示數據以利判讀。

現行診斷胃食道逆流症,多透過胃鏡檢查與二十四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測。陳健麟主任指出,然而臨床研究上發現,患者自覺的症狀通常和內視鏡檢查後的嚴重程度不一,甚至有些病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經胃鏡檢查卻是正常的;而二十四小時酸鹼測定儀檢測,管線需經鼻腔置入,配合主機儀器二十四小時配戴,有時不是很方便。

Vaezi教授發明的這項尖端儀器,藉由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只需2分鐘就可精準判定胃食道逆流症的「真假」與嚴重程度,診斷病人為胃酸侵蝕造成的胃酸逆流症,後續須服藥或手術等,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向;若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病人也可不用吃「冤枉藥」,例如,若只是因為壓力大所造成的功能型胃食道逆流症,可經由生活調整或舒緩治療為主,即可改善症狀。

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雖然在臺灣目前僅能運用專案研究上,但未來疾病的診斷,以及在病人是否可以停藥的判定,應有很大的助益。陳健麟指出,目前肝膽腸胃科內視鏡食道黏膜阻力測量研究團隊已開始收案,患有胃食道逆流症的病人,可向花蓮慈院肝膽腸胃科門診洽詢。

延伸閱讀

輕熟女長期食道逆流  竟是胃幽門桿菌作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新營醫院肝膽腸胃科呂詠昕醫師/部立新營醫院提供 一位35歲的女性,長期左上腹痛以及胃酸逆流,經常在藥局自行購買胃散服用。上腹痛的情況時好時壞。某一次公司健康檢查抽血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抗體(Helicobacter pylori anti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