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名醫會客室/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

文/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簡宛晴、心血管中心副部主任秦志輝、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 家族性類澱粉多發性神經病變(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是一個罕見的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主要是一群類澱粉原纖維(amyloid fib...

中西整合改善腦麻有希望 奇美醫院為患者帶來曙光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中醫部莊照宇醫師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奇美醫院提供   大腦是人類最重要器官之一,職司人體感官、運動、語言中樞,大腦一旦受傷,不止只病人本身痛苦,連帶的家庭和社會也要付出相當代價;而導致大腦傷害包括先生缺陷和後天的傷害,...

抗乳癌藥卻有心臟毒性 台灣團隊從橘子皮找到解方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陽明交大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亭芬(右)與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傅淑玲(左)及研發團隊/國衛院提供 俗稱「小紅莓」的癌症化療藥Doxorubicin是治療乳癌、淋巴癌、血癌、卵巢癌的常見用藥,臨床已使用超過五十年,但其心臟毒性卻也...

你的腸道比你知道的更厲害 從癌症到免疫精準醫療就靠它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林口長庚微菌治療中心李柏賢主任/長庚醫院提供 全球研究顯示,人體腸道菌相失衡與腸道疾病、代謝異常、免疫失調甚至神經疾病皆有關聯。長庚醫院在國科會「微生物相計畫」支持下,結合臨床與分子檢測技術,率先推出台灣「腸道微菌叢全基因分析」服務,可分析超...

失智症是否找上門?AI可以早知道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八向表面投影影像,藉由多角度分析可突顯異常血流分布區域,輔助醫師精準判讀/亞東醫院提供   高齡化社會到來,失智症悄悄奪走的不只是回憶,更是生活的自主與安全感。當銀髮浪潮來襲,失智症不再是少數人的疾病,如何以...

柯美蘭醫師最新研究 改善視差「德式哈塞法」更有效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柯美蘭醫師進行眼科檢查,提醒不等視病人配鏡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45歲陳姓工程師左眼300度、右眼650度,長期深受視差困擾,始終找不到舒適的眼鏡配戴方式。近日因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導致角膜感染,新竹臺大分院...

母女做胃繞道手術減重 體重下降後卻長期營養不良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黃挺碩副院長(左)率領蔡雄威醫師(右)專業團隊運用達文西微創手術,為母女倆完成減重手術後的複雜重建治療/台中仁愛醫院提供   70歲方姓母親和40歲女兒在20年前因病態性肥胖合併代謝症候群的併發症接受減重手術,當時效果相當理想...

社會新鮮人找工作壓力大 突發耳中風單側耳聾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高壓氧治療示意/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性社會新鮮人,可能找工作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看手機紓壓,某天早上一覺醒來後,突然間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耳悶伴隨些許暈眩,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在做了耳內...

長期作息不正常 乳房出現腫塊已是第四期乳癌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廖志斌醫師提醒,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的患者不勝少數/光田醫院提供   原本只是摸到一個小腫塊,沒想到竟然是乳癌第四期!還轉移到多個器官。」一位來自北部的林小姐,長期輪大夜班、作息不規律,直至2023年5月在...

亞太腫瘤消融醫學會在台舉行 600專家跨域整合推動腫瘤治療新紀元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亞太腫瘤消融醫學會主席、台大醫院癌症微創介入治療中心主任黃凱文醫師/本報記者吳建良攝 第11屆「亞太腫瘤消融醫學會(Asia-Pacific Ablation Society, APAS)」年會於今(26)日盛大回到台灣舉辦。這場具世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