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成棒投手下半身癱瘓 幹細胞治療讓他再度站起來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經過幹細胞手術治療後,頎恩積極復健與其他輔助醫療,目前已能用輔具助行/光田醫院提供 曾經是棒球明日之星,前年因車禍被判定下半身全癱的棒球投手覃頎恩,歷經8個月的治療與復健,已可自行運用輔具穩健走路。   光田綜合醫院與尖...

腦部出血頭暈嘔吐 AI協助判讀增長搶救時效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影像醫學部梁博欽主任指出,透過AI腦出血輔助偵測系統,更能精確掌握病人腦部出血的位置(紅框所示),有助達到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的目標。 年約69歲的胡先生,因嘔吐、腹瀉2次,至診所就醫並未改善,隔日開始有頭暈、咳嗽及覺得喘的症狀,故至新竹臺大醫...

40歲健身教練腦中風 中醫調養與針灸復健改善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吳柏鋒中醫師。 每天運動又是健身教練,才40歲竟然腦中風!健身教練平時體態與飲食相當講究,但意外總是來得突然,沒想到中風居然找上門。突然頭暈,右側手腳酸軟無力,跌倒在地,經檢查後,原來是先天左腦血管狹窄,再加上睡眠缺乏...

奇美導入「遠端機械手」 中風復健更輕鬆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引進「穿戴式上肢遠端復健機器手」,助益中風復健病人。   中風後因為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而導致手部失能,造成病人日常生活不便,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傳統復健只能以好手協助患手做被動運動的方式,重新學習動作控制。為提供多元復...

有拜有保庇 進香走路偏一邊竟是頸動脈狹窄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頸動脈狹窄及置放支架對照圖   新冠肺炎疫情緩解,一位72歲的老奶奶搭團到南部廟宇進香,被團員發現她走路時有點偏一邊,回家幾天後開始出現說話口齒不清,家人趕快帶她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的頸動脈幾乎完全阻塞,經置放頸動脈支...

「術後加速恢復」ERAS 大幅縮短住院天數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醫師。 60歲的許太太因為排便習慣改變,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發現大腸癌第三期,必須手術切除。大腸直腸外科蕭光宏主任與麻醉部施秉成醫師合作,以新興的療程「術後加速恢復 (Enhanced Recovery A...

隔離期不忘復健 北榮推「視訊復健APP」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透過APP程式,復健師可以監控隔離者復健狀況,讓患者就算隔離也不會耽誤。 臺北榮總心肺復健團隊為強化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心肺耐力,及早進行呼吸運動及肌力復健,避免因長期住院造成活動力下降引發各項併發症,特別運用擴增實境(AR)技術,研發「視訊復健...

化療時突然中風 顱內動脈取栓救回一命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醫師呼籲頭頸癌患者應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預防中風發生。 50多歲的黃先生罹患頭頸癌6年,某一天在自家化療的過程中,突然感到身體無力不適,立即打電話給妻子求救,妻子返家後發現先生倒臥在地上,立刻送醫急救,到院時已半身癱瘓,診斷為內頸動脈及中...

針灸刺臍治中風 中醫發展新概念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劉雨萱/台中報導 上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整合科許世源中醫師(右) 臨床上治療腦損傷引起的癱瘓以針刺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針刺治療中又以頭皮針比四肢體針的效果要好,然而,一旦病人手術後頭蓋骨未蓋回的情況下,卻無法使用頭皮針,只有體針可以選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

中風8小時內 取栓優於溶栓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有將近1萬2,000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且大多數是缺血性腦中風的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主任黃威詔說,以往腦部的大血管梗塞治療,大多以藥物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為主,但是最新研究顯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患者在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