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中醫可有效降低肝、乳癌化放療副作用

2016-07-16 08:55:48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不論是乳癌或肝癌,在手術後或在接受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等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水腫、噁心嘔吐、腹瀉、便秘、掉髮、倦怠、黃疸、貧血及皮膚起疹等副作用,經常讓患者因此而放棄或是畏於治療。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經由中醫藥的輔助治療後,能有效改善藥物副作用、降低腸胃道症狀、提升營養吸收效率、提升體能,進而改善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

洪先生,35歲,四年前診斷出肝癌第二期,本身有B型肝炎病史,曾接受放射治療、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等,但在去年復發,且伴有腹水與黃疸,近日因食道靜脈破裂出血入院接受治療,經西醫治療後雖然已無食道出血,並使用引流管引流腹水,但一直有反胃嘔吐、腹部緊繃不適的情形,導致吃不好睡不好;轉至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門診,經診斷後給予附子理中湯合茵陳五苓散加減後,反胃嘔吐的情況改善,腹部緊繃的狀況也減輕,皮膚的黃疸亦減退。

50歲的陳女士,一年前發現右側乳房有不明腫塊,經醫師診斷確診為乳癌第二期,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整個右手臂出現腫脹緊繃、無法上舉的情形,明顯影響日常活動;轉至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門診,經診斷後給予散腫潰堅湯加減及針灸對側的肩髃、曲持、合谷等穴後,雖然腫脹減退幅度較小,但右手臂已可自如的抬舉。

根據2014年刊登於《Cancer》期刊及2015年投稿於《Liver International》期刊,分別有關中醫輔助治療乳癌及肝癌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於提升乳癌及肝癌病人的存活率。

而統計亦發現,目前在健保給付下,最常使用於處理乳癌病人的中藥分別為加味逍遙散、歸脾湯、香砂六君子湯、白花蛇舌草、丹參、蒲公英及半枝蓮等,在藥理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增生的作用之單方或複方。

中醫師王瑜婷說,在健保資料庫統計中,常用於治療肝癌病人的複方為小柴胡湯、茵陳五苓散、香砂六君子湯、柴胡疏肝湯及甘露消毒丹,其中如茵陳五苓散與香砂六君子湯主要是用於肝癌病人的高脂血症、慢性胃炎及食慾差,而在統計中對於提升存活率有明顯相關的則是加味逍遙散及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在藥理研究顯示具有肝細胞保護作用,而柴胡疏肝湯則對腫瘤壞死因子具有影響性。

舉例來說,乳癌病人接受手術後,在1-2年內常有患側手臂腫脹的情形,中醫根據局部是否有紅腫熱痛或者皮膚是否軟陷或堅硬等表現辨證論治,給予清熱解毒利濕、逐瘀利濕、補氣活血化瘀、健脾利濕、或補腎溫陽化飲等藥物,或者取用特定穴位針灸,加強局部淋巴回流、軟化肌肉組織。

王瑜婷進一步指出,在手術後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狀況,此時便可根據中醫四診分析後之證型,分別給予如橘皮竹茹湯、竹葉石膏湯或旋覆代赭石湯降逆止嘔。若化療過程中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可考慮在化療前三天,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辨證使用甘露消毒丹、玉女煎或涼膈散,亦可使用綠茶葉、絞股藍、金銀花煮成漱口水使用。而若是肝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出現黃疸,亦根據黃疸的表現及病人的體徵,選用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大柴胡湯或茵陳朮附湯等方劑化裁以退黃。

除了藥物外,平時亦可做穴位按摩,透過經氣的疏通,調控臟腑氣機及功能,例如:噁心嘔吐者,平時可以按壓內關穴、足三里穴;睡眠不好可按神門穴等。

從今(105)年度開始,衛生福利部健保署開辦「全民健康保險中醫門診總額乳癌、肝癌門診加強計畫」,針對各期乳癌、肝癌接受手術後,或者正在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標靶治療的病人,提供更完整的中醫藥照護。

 

延伸閱讀

想針灸又怕暈針 雷射針灸嘛A通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洪怡錂主任表示,雷射針灸是使用低能量雷射刺激穴道的新型治療方式,屬非侵入性治療,病患不會感覺疼痛。 68歲蔡女士因長年勞作常有多處肢體痠痛與腰酸背痛等問題,經常與止痛藥及痠痛藥膏為伍,但改善程度有限,又合併有腎病末期洗腎中,因而至中醫門診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