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腫瘤指數的迷思

2016-03-23 16:30:35

腫瘤指數的迷思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一旦發現有腫瘤,許多人第一個問題就是「癌指數多少」?事實上,癌症病人口中經常問到所謂的「腫瘤指數」的高低,並不一定代表腫瘤的惡化程度,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化學治療科主任葉坤輝表示,目前並沒有理想的血清腫瘤標記,罹癌病人腫瘤指數未必上升,腫瘤指數正常範圍內也未必沒有罹癌,因此使用腫瘤指數來「篩檢」癌症易引起誤解。

  葉坤輝醫師表示,一般口語中的「腫瘤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腫瘤「標記」由癌細胞產生(另有些是身體對癌細胞反應間接產生),在癌症病人血清中、尿液中或腫瘤組織中有「較高」於正常人的數值,可能供臨床早期診斷、治療前後追蹤或偵測復發等多方向臨床應用。

  所謂「理想的」血清腫瘤標記,最好是夠敏感(sensitive)又夠特定(specific)。

「敏感性」指的是腫瘤很小的時候,連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振照影(MRI),甚至正子掃描(PET)都看不到時,「腫瘤指數」就提前上升了,相當敏感。「特定性」包括器官特定性與惡性特定性,譬如:「理想的」肝癌腫瘤指數應該上升時,顯示特定由「肝臟」生產此種指數,其他器官腫瘤並不會上升(器官特定性),而且肝癌病人均會上升,肝臟的其他「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並不會上升(惡性特定性)。敏感度(sensitivity)高的指數可以作為早期診斷或甚至篩檢使用,特定性(specificity)高的指數則可以協助診斷使用。然而,如此「理想的」血清腫瘤標記並不存在。

  葉坤輝醫師進一步指出,AFP 被視為肝細胞癌的腫瘤指數,但仍不算「理想」。AFP 在胎兒時期製造,出生後血中濃度快速下降(成年人小於20ng/mL),當有肝癌或卵巢或睪丸的生殖細胞瘤時,甚至有些特殊胃癌,AFP 均可能升高。此外,AFP 在各種「非惡性」(良性)疾病時,AFP 也可以上升,如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或懷孕等。且AFP 上升而偵測肝癌的敏感度僅約60%。因此,例行性的「篩檢」早期肝癌,仍僅限於「高危險群」(high-risk)病人,並不適用一般民眾。所謂「高危險」病人指的是健康的B 型肝炎帶原者,每6-12 個月抽血檢測AFP一次,B 肝帶原且合併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每4-6 個月抽血檢測AFP,並進行肝臟超音波檢查。

  葉坤輝表示,PSA 是目前最佳的血清腫瘤標記之ㄧ。正常男性成人的血中PSA 濃度低(小於4ng/mL),然而攝護腺癌(惡性)或攝護腺炎與攝護腺良性增生肥大(良性)時,PSA 均會上升。PSA 是否可以做為可靠的攝護腺癌的篩檢工具,則仍有若干爭議。一般建議年紀50 歲以上的男性成人,可每1-2 年抽血檢測PSA,一般血清PSA 總值大於4ng/mL 時,可考慮切片檢查。然而,對於PSA 正常值成人,也不代表安全;仍有20-50%的臨床確診的攝護腺癌病人血清PSA 值仍是正常。

  另外,CEA 是大腸癌最常用的腫瘤指數。然而,CEA 並不是大腸癌的專利,乳癌、胃癌、胰臟癌、肺癌、卵巢癌、攝護腺癌均可能上升。CEA 也不是惡性的專利,良性病況,如憩室炎、消化潰瘍、慢性氣管炎、肝膿瘍、酒精性肝硬化、或抽菸的老年人等,CEA 均可能上升。

  CEA 並不建議做為篩檢早期癌之用,正常的CEA 值絕不等於安全或正常,近半數的相關癌症病人,CEA 值都是正常的(小於5ng/mL)。CEA 一般常用於手術後偵測復發,第二或第三期大腸癌病患,手術後每3-6 個月抽血檢測CEA,約可偵測60%左右的大腸癌復發,仍有近40%大腸癌復發時CEA 值仍然正常,CEA 值也「篩」不出復發,因此可以看出,CEA 是一個簡便但絕不是「理想的」指數。

  葉坤輝醫師強調,罹癌病人腫瘤指數未必上升,腫瘤指數正常範圍內也未必沒有罹癌,因此使用腫瘤指數來「篩檢」癌症易引起誤解,引起錯誤的安全感;反之,指數上升時,則要進一步尋找病灶,也要鑑別診斷良性或惡性病灶。

目前「例外」的只有

1. PSA 對50 歲以上男性成人;或

2. AFP 對B 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險群病人,有若干癌症「篩檢」的角色,但敏感性仍約60%左右。

  一旦血清腫瘤指數上升時,要考慮

1. 不依單一的數值做判斷,一般要相隔時間檢測「系列」數值,2-3 個值成為「系列」趨勢,較有臨床意義;

2. 上升的高低倍數,譬如:CEA 參考值小於5ng/mL,假設測得7.8ng/mL(不到2 倍),CEA 上升到底意義如何?可能暫先不用緊張,但需重測系列數值,甚至抽菸者之參

考值也可達10ng/mL;AFP 正常參考值小於20ng/mL,一測AFP 值1000ng/mL(50

倍),當然要儘速就醫,癌症風險十分的高了。

3. 許多「良性」身體狀態下,腫瘤指數也會上升,請專業醫師進一步檢查與鑑別診斷!

  腫瘤指數多半可有二個用途:

1. 追蹤癌症復發,譬如:第二或第三期大腸癌手術後3 年內,每三個月抽血測CEA,

可偵測約6 成的復發,但也只有6 成,其實並不夠好,仍要輔助其他影像檢查。指

數不夠好為何要測?因為便利又無醫療輻射等考量,不失為簡便的「粗篩」。

2. 治療有效與無效的參考,臨床上總不能「短期」內重複進行電腦斷層掃描,治療期間每個月抽血腫瘤指數(針對如果治療前指數已上升的病人)可提前協助預測治療有效或無效。

  而抽血腫瘤指數「正常」當然讓病人高興,然而也不能有錯誤的安全感。抽血檢查就好比用孔洞很大的「篩子」或「漁網」去篩東西或網魚,很方便但不精準,只能篩或網到大的東西或魚。腫瘤指數甚至比不上「篩子」或「漁網」,因為經常可見到很大的腫瘤也依然指數正常,它就好比有些大的水中生物還可以變形而「溜過」漁網。總之,單單抽血檢查腫瘤指數多半是不夠的,總需要專業醫師配合其他影像醫學檢查,才可能早期偵測腫瘤或復發。

延伸閱讀

脾臟功能與治療

脾臟功能與治療─資料來源嘉義長庚醫院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位於左上腹部(側面第9根~第11根肋骨間),長約12公分、寬7.5公分、厚度5公分,重量為100~200公克,內腹側面貼近胃大灣和胰臟尾端。血液的供應來自走在胰臟上緣的脾動脈和短胃動脈。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