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即俗稱綠內障),病人通常會表現出一副驚訝與茫然的表情,然後就引發出一連串的問題。白內障則是一般人熟知的眼疾,而綠內障則知名度就沒這麼高了,雖然僅一字之差,但若以為兩者表現相似,那麼以現今之醫療技術,其結果亦相似,那就大錯特錯了.
青光眼定義
青光眼傳統定義是因為眼睛內的壓力增加,而使得神經受損,造成視野缺損或甚至導致失明的疾病,但目前出現有少數青光眼病人的眼壓不高,卻依然有視神經受損或缺損現像,所以目前的觀念是眼壓昇高固然是青光眼的重要表徵,但非必要條件。
形成青光眼之原因
正常的眼球都在有房水在流動,房水的作用在於眼球內的新陳代謝進行就像血液在身體內流動般,它的產生是從後房的睫狀體內皮細胞所分泌出來,經過瞳孔而流進前房,再從周邊隅角的小樑體排出眼球外,如果在房水流通過程的任何地方發生障礙,因為眼球是封閉的,房水無法流出會隨著量的增加而使眼內壓昇高,便形成青光眼,譬如隅角開放性青光眼,阻塞地方在小樑體,房水會因為排出太慢而累積在眼球內,造成高眼壓。至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因水晶體太大或其它造成隅角狹窄而壓迫虹彩造成瞳孔阻塞或阻擋隅角使房水留置後房內使後房眼壓昇高,或使前房變窄使虹彩阻擋隅角,兩者結果都導致隅角閉鎖而形成青光眼。
青光眼症狀
一般來說,如果眼壓不高或比正常稍高的話,病人都不會覺得有症狀,偶爾會有一些非特異性感覺,譬如畏光、怕風、容易流眼淚,眼睛酸痛或脹脹感覺,一般不一定會注意到,因為青光眼是一種慢慢進展疾病,本身又不會自然痊癒,病人往往又沒有症狀而缺乏警覺性。
另外,青光眼也有急性發作的,當眼壓很高的時候,眼睛會很紅、很痛、看燈光會有虹視的現象,很多病人都因為有頭痛和嘔吐而被認為頭部急診,所以要注意。
閉鎖型病人因眼痛及視力變化明顯,所以較容易察覺到是否有青光眼。如果是隅角開放型的病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到最後發現的時候,病人都會有嚴重的視野缺損甚至視力嚴重破壞現象因為其對視神經的破壞往往是不知不覺,等到發覺視力不好時,大概已經大勢已去。
青光眼治療
青光眼治療三部曲:一點藥、二雷射、三開刀。其治療的繁雜度比白內障更複雜,不具吸引力且沒有藥到「障」除之立即效果,點藥次數必須規律且麻煩,藥水刺激性強,所以病人配合度低,因此較先進之藥物,可減少不適感及副作用之發生率。在雷射方面,雷射儀器是另一種治療方式,在雷射發明以前,閉鎖型病人開刀施行周邊虹膜切除術,但在雷射發明以後,早期青光眼可以免開刀,以雷射光在虹膜上打個小洞即可,手術過程既快又好,副作用少。所以已經完全取代過去老式的開刀。如果上述點藥及雷射未能控制好眼壓,則需採取開刀方式,通常患者眼壓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如果是末期之病人,一般會用冷凍方法治療,但病人會有術後嚴重之疼痛感。
青光眼的預防
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本身沒有自覺的症狀,所以很難發現,最好是能夠定期檢查眼睛,一般在五十歲以後才會形成,測量眼壓是否異常,因為這種青光眼有遺傳性,所以近親中有人得到青光眼,應特別注意。
青光眼可以說是終生的疾病,一旦罹患就會一輩子如影隨形,稍一疏忽,就可能會讓你的視神經遭受破壞,永不恢復。因此愈早發現、愈早能控制眼壓,才是正確的治療之道。早期發現就靠平時之檢查,如完整之眼部檢查(在體檢時實施),或危險群之病人,如有家族史、近視、糖尿病、年齡大於40歲以上,都較容易發生。因此每年之健康檢查及評估,乃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不二法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