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感冒若沒有好好治療會轉肺炎」這是大家常常聽到長輩的教誨。時序已進入秋冬之際,此時天氣雖然炎熱,卻也是某些微生物的活躍時期。再加上台灣又是屬於潮溼的海島型氣候,這段時間的早晚溫差大,因此呼吸道感染病患就成為醫院的常客。由於台灣地區人口密度較大,空間狹隘的大都會裡,人與人的距離較近,因此加重呼吸道病媒的傳染。自從SARS及禽流感的恐慌烙印於大家心裡後,呼吸道之感染就成為熱門的話題。因此這期醫訊將針對各種呼吸道之感染作全面性的介紹,希望對大家的健康有所助益。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醫師陳彥旭表示,呼吸道是我們身體面對外界環境的窗口之一,除了提供氧氣及廢氣之交換外,也讓人體暴露於許多致病微生物。人類呼吸道以聲帶為界,進一步區分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是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包括鼻、咽、喉及鼻竇,經由口與鼻孔與外界交通;下呼吸道則可藉由聲帶之緊閉,使肺部成為間歇性的密閉空間,藉由胸內壓力及一些呼吸道過濾系統,包括:鼻毛、纖毛、黏液等幫忙,讓肺內能常保於無菌狀態。但上呼吸道由於這項功能較不完整,因此就常駐很多無害的細菌與病毒,這些微生物占住了位置,反而形成保護膜,讓其他致病微生物不容易侵入而造成感染。
陳彥旭表示,上呼吸道感染指鼻、咽、喉及鼻竇等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急性咽扁桃腺炎、喉炎及會厭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以鼻塞、噴啑、流鼻涕、喉嚨痛、咳嗽、發燒、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為主。根據研究,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為最主要的致病微生物(約佔95%),細菌只是少數。因此被俗稱為消炎藥的抗生素,對這些病毒感染是沒效的,因為它們均只能殺死細菌,濫用反而會增加抗藥菌株的產生及破壞原有的保護膜。病毒感染基本上需靠自身的免疫力來治癒,除了少數兒童或免疫機能異常之病患會產生併發症或繼發細菌性肺炎外,大多數的病毒感染均可自動康復。
陳彥旭指出,關於下呼吸道感染部份,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肺炎。肺炎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肺氣胞發炎,至今仍是威脅國人生命的十大死因。其主要的症狀包括高燒、咳嗽、胸痛等,但較不會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等。其常見之致病原,除了兒童以病毒較常見外,細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選擇適當的抗生素,就成為治療的重點。此外,由於症狀相對嚴重,所以常導致病患需住院治療。
整體而言,不論是上或下呼吸道感染,致病原是病毒或細菌,預防與保健仍然是大家最需重視的課題。其保健之道包括:勤洗手、注意營養、常運動、接受適當的疫苗注射、避免到通風不良、人口聚集的環境、注意保暖、避免與病患親密接觸、防止鼻眼分泌物的接觸等都是預防的好方法。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