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新知講壇/CD34 活性蛋白 挽救巴金森患者生活品質

2021-10-09 12:03:58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巴金森氏症致病機轉示意。

巴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腦部退化性疾病,好發年齡約在50歲到 60歲,目前並無有效方式做修復治療,但是已有科學研究證明,可以注射G-CSF來趨動自體CD34幹細胞的方式,延緩巴金森氏症的惡化。林佳靜博士與陳昌平醫師近期合著《幹細胞營養學──翻轉慢性病的健康密碼》,以自身經驗傳授挽救巴金森氏症患者生活品質密訣。

圖:口服CD34活性蛋白微晶球技術解說/林佳靜博士、陳昌平醫師提供。

當腦部的黑質細胞退化並大量死亡,到只剩下20%時,分泌多巴胺(dopamine)的量就不足以支應運動神經傳導,進而巴金森氏症患者產生不自主顫抖、肌肉僵直、行動緩慢吃力及喪失平衡感等運動功能異常症狀。

 

林佳靜教授的母親17年前手腳開始會不自主顫抖,就醫診斷罹患巴金森氏症。不忍見母親受病苦,更盼延長母親壽命,林佳靜教授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希望找出延緩母親病情惡化及身體疼痛的良方。林教授開始著手研究將G-CSF 組合SCF (稱之為CD34活性蛋白)及微晶球包裹技術,期望當作林媽媽為日常營養補充品。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多年研究,林教授成功研發出「口服CD34活性蛋白微晶球專利技術」。如今已82歲的林媽媽,仍然可以走路及唱歌,過著幸福開心的老年生活。

 

林佳靜博士指出,CD34是血液幹細胞膜表面上的特殊蛋白,屬於骨髓幹細胞生長因子,是刺激骨髓產生自體幹細胞最重要的訊息,具有自我複製和分化成其他功能細胞的能力,提供身體修復力、免疫力、造血功能,也能修補受損的組織或器官。

 

長年致力於健康研究的陳昌平醫師表示,根據國內外再生醫學的臨床研究,活化CD34造血幹細胞能夠修復身體機能。因此若給予巴金森氏症患者提升CD34造血幹細胞,則腦部黑細胞就有機會被活化,便能有效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目前CD34造血幹細胞的臨床應用範圍廣,包含抗老化、腦部疾患、癌症化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是再生醫學的應用實證。

 

林佳靜教授的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動物實驗結果證實,活性蛋白經過微晶球的安全包覆,可以避免服用時被胃酸消化,而能被人體吸收與利用,送入骨髓產生幹細胞,進而修補損傷的腦區,對巴金森氏症模式小鼠的腦部具有修復再生的現象。進而,經人體試驗證明,「口服CD34活性蛋白微晶球技術」也可以做為有效提升的激活因子,更能達到很好的身體保養功用。

 

近日林佳靜教授與陳昌平醫師共同發表幹細胞營養學方面的新書《幹細胞營養學──翻轉慢性病的健康密碼》呼籲社會大眾以正確的觀念及生活習慣,幫助自己身體產生幹細胞,增加自己的免疫力、造血力、修復力。

 

作者簡介─

林佳靜博士

台灣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接著前往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完成動物科學與環境毒物學雙博士學位,具幹細胞生醫、抗老化生技專長。學成歸國後即在國立宜蘭大學任教生物化學;晉升為教授後,即擔任研發長、生物研究所所長。

 

陳昌平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美國紐約霍普金斯大學公衛碩士、放射衛生碩士,持有美國核子醫學專家執照、美國抗老醫學專家執照,曾於美國南加州大學擔任副教授,以及美國加福醫學診斷中心院長。回台後仍致力於人類健康的研究與創新,並於台灣肝病產業聯盟擔任執行長。

延伸閱讀

科技監測生物指標  數位監控早期失智症現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黃立楷醫師利用科技監測數位生物指標,在失智症狀出現前就及早介入。 政府統計,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到7.99%,推估目前失智症總人口數超過35萬人,且隨著超高齡社會到來,失智症人數將逐年攀升,民眾千萬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