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胃腸道疾病-腸激躁症

2016-03-23 17:02:54

現代人的新興胃腸道疾病--------腸激燥症

郭綜合醫院肝膽胃腸科陳進生醫師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何謂腸激躁症
  就是「腸道」的肌肉與神經過度敏感」一受到刺激就容易反應過度,反覆出現一些腸道功能性障礙症狀。主要臨床表徵是腹痛或腹部不適、腹脹感、腸道蠕動異常和排便異常、腹痛或腹脹常因排便或放屁而得到舒解。腸激躁症患者常會因情緒壓力或是用餐後,產生排便急迫感或腹絞痛。據文獻統計,約有9%至20%之人口罹患腸激躁症。女性的發生率是男性的兩倍,而且通常在二十歲左右開始有症狀,最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常反復發作,其症狀持續很久,不但影響生活品質,也造成不少醫療資源的花費。 
※發生腸激躁症的真正致病原因仍不清楚,可能有多重因素造成:
1.食物耐受性不良:患者的腸道對一些食物特別敏感或無法適應。
2大腸的蠕動功能失調:如果大腸的肌肉蠕動太快,來不及吸收水分,就會排氣、腹部絞痛、有便意、腹瀉或解出黏液;如果蠕動太慢,水分吸收太多,就會脹氣、感覺排便解不乾淨或便秘;有些患者則是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3. 大腸的神經知覺過度敏感:可能因為遺傳、慢性發炎、情緒或環境壓力使得大腸過度敏感,即使是正常的蠕動或腸氣也會讓患者感到腹痛或脹氣。
4.心理、社會人際因素:部份腸激躁症患者合併有心理、社會人際障礙包括有精神疾病、人格異常、生活壓力事件及被虐待者等。這類患者比一般患者症狀會更為嚴重且治療效果較差。
5.腸道感染:約有25%的腸激躁症病患在經歷急性腸炎後開始產生症狀,也有論文指出病患有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現象,不斷產氣或產生毒素傷害到腸道肌肉神經,故導致脹氣、腹痛甚至腹瀉。

※腸激躁症要如何治療?
約70%的大腸激躁症患者由於症狀較輕而沒有就醫。腸激躁症難以治癒,可是患者可以藉由飲食控制、壓力減輕與藥物治療等三種方法來緩和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飲食控制:
謹慎的飲食可以減輕症狀。在改變飲食之前,請每天記錄可能會引起症狀的食物,然後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
1.減少或避免會誘發、加重症狀的食物:例如高油脂、會醱酵產生氣體的食物、巧克力、乳類、酒精,含咖啡因的咖啡、茶、可樂,碳酸飲料(如蘇打)。嚼口香糖會吞下空氣,造成脹氣,最好避免。
2.攝取會改善症狀的食物:纖維可以改善腸激躁症症狀,而水果、蔬菜都含有纖維。補充纖維的來源除了食物,也可以服用纖維錠或粉末。
3.避免吃大餐與狼吞虎嚥:如果吃三餐會造成腹部絞痛或腹瀉,可改為少量多餐。吃太快會吞下空氣,造成脹氣,因此用餐時最好細嚼慢嚥。
◎壓力減輕:
壓力或情緒緊張會刺激大腸收縮、痙攣,因此大腸神經特別敏感且反應劇烈的腸激躁症患者要學習如何減輕壓力,以緩和腹部絞痛與其他症狀。壓力減輕的方法如下:減壓訓練與放鬆治療、心理諮詢與情感支持、規律運動、改善或避免生活中的壓力環境及適當的睡眠。

◎藥物治療:
如果病情有需要,醫師可能會處方下列藥物:
一、 瀉藥:用來治療便秘型腸激躁症。
二、 抗痙攣藥物或止瀉藥物:減緩大腸收縮,可以改善腹瀉型腸激躁症與腹痛。
三、解除焦慮藥物或抗憂鬱藥物:可以改善劇烈疼痛及腹脹感覺。
四、使用益生菌(如龍根菌、比菲達氏菌等)可改善脹氣。

  如果透過上述飲食控制、壓力減輕與藥物治療等三種治療方法還是無法奏效,那麼就要使病患了解自己病況並非惡性疾病,並建立面對疾病的信心,定時回診追蹤,以保持最佳生活品質。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腸道炎症

腸 道 炎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腸胃肝膽科劉玉華醫師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廣義的腸道炎症包括了所有發生炎症反應的腸道系統疾病,這些疾病包括病毒或細菌腸道感染,缺血性腸炎,以及毒素或物理因素引起的腸道傷害。而目前,我們稱之為腸道炎症是專指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