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眼科吳文權 主任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視網膜剝離」是一個令人談虎色變的名詞,很多病人,尤其是高度近視或老年病患一出現飛蚊症,光視症往往會擔心自已是不是已經網膜剝離了,然後一些從網路或報紙所得的資訊一下子湧上心頭,包括開刀、雷射、失明…等等。
其實僅管高度近視的人很多也僅管飛蚊症光視症的患者憂心忡忡,但是真正罹患視網剝離的人卻只有很少的比例,不過一旦有上述症狀出現一定要找視網膜專科醫師作散瞳檢查,如果發視網膜(大部分是周邊視網膜)有明顯的破洞或裂孔或者出現網膜變薄變性,則應先行雷射光凝固治療。很多病人由於飛蚊症而施行雷射,以為雷射之後飛蚊症即會消失,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接受雷射手術之後不但飛蚊症不會消失反而增加了一大片,此乃正常現象,有的過了一陣子即改善;而雷射的主要目的乃是強化裂孔破洞周邊之粘著力,以預防玻璃體內之房水跑入洞內而造成剝離。
一旦視網膜真正剝離了,病人可遮住另外一隻眼睛作測試,如果發現視野中的某一區塊變暗變黑,則表示剝離出現相反的方位。這時候應立即卧床閉眼休息並尋求專科醫師的幫助。如果卧床休息之後裂孔周圍的水分吸收乾淨,仍可以施雷射光凝固治療否則只有走上開刀一途。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之手術通常有三種,傳統的鞏膜扣壓術大約85%之成功率,但病人術後兩、三天較疼痛難耐且術後引起複視之比例較高,甚至於造成嚴重之斜視而需要作眼肌手術。空氣填充術操作簡單,只將可膨脹之空氣注入玻璃體內再輔以冷凍或雷射治療即可。空氣填充術的缺點在於術後必須俯卧,所以一旦裂孔或破洞發生在下方視網膜或裂孔多於一個,則難以俯卧達成效果;不過一般而言,如果應用此種方式即可成功,其視力比起鞏膜扣壓為佳。
目前西方和國內某些醫療單位喜歡以玻璃體切除術合併氣液交換術來治療裂孔性網膜剝離,優點是成功率高且病人術後較不疼痛,但術後仍需俯卧且有較高的白內障形成率,如果病患年齡大則可合併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水晶體植入。
如果第一次手術(尤其是鞏膜扣壓術)失敗,患眼常會由於細胞增殖而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VR),此時必須進行第二次或第三次之手術且大部分必須施行矽油灌注。雖然醫療技術大大提高了手術之成功率,但是病人的癒後視力仍很不理想。
視網膜剝離雖然是一種可怕的眼科疾病;但僅快地找對醫師檢查治療仍有很高之機會免於失明之危機。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