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慢性疲勞症候群

2016-03-23 14:22:59

認識一個惱人的問題--疲勞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由於飲食與生活習慣所致,肝病長久以來就是國人最常罹患的疾病之一,甚至有「國病」之說,部份民眾因為對自身健康的關心,經常一有狀況就往醫院跑,但是如果資訊不足,醫生仍無法做出正確判。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林憶珊醫師表示,而現代人因工作及生活壓力大,每天奔波於工作與家庭之間,對身體與心理都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久而久之,各種不適也陸續出現。『疲勞』更是這些不適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長期的『疲勞』對身體不但是一個負擔,更可能因長時間的不適造成心理上的問題,許多研究即指出,有長期『疲勞』症狀的人比一般民眾更容易罹患憂鬱症,所以找出引起『疲勞』的原因並對症治療是很重要的。

   林憶珊說,但在一般民眾的觀念中,『疲勞=肝不好』幾乎是自古即傳下的不變定律,但事實上,是不是『疲勞』就一定代表『肝不好』?或者一定是身體其他器官出毛病?本文即在簡述『疲勞』的病因,讓大家對這個常見症狀有更多的了解,並讓大家認識一個在這些病因中,其實並不少見的現代文明病---『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 何謂『疲勞』?

    『疲勞』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是一個人自覺沒有像正常時一樣足夠的能量去應付平時的活動,嚴重時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工作。

二、『疲勞』的分類(依病史及症狀來分):

1. 生理性疲勞:身體健康的人在運動、休息與飲食方面太過或不足所造成失衡的正常現象,通常在充分休息後即可恢復,症狀持續時間大多小於一天。

2. 急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六個月內,不屬於生理性且臥床休息後亦無法改善。

3. 慢性疲勞:症狀持續時間在六個月以上。

    一般來說, 『疲勞』的症狀持續時間若小於兩週,不需特別處理;但若超過兩週以上即應至醫院門診就醫,查明是否有其他病因並予以適當治療。

三、 何謂『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之症狀在臨床上幾乎皆無特異性,且常會有許多千變萬化的表現,而許多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皆可能產生相同症狀,所以其診斷需靠醫師排除其他可能之身體或心理疾病後,才能下此診斷。且患者需每隔一段時間便重新再評估,尤其是病情有變化或更趨嚴重的患者,應4~6個月後再評估一次。

  林憶珊指出,『慢性疲勞症候群』有許多症狀為非特異性,與其他某些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可能會有相同症狀,所以必須做好鑑別診斷,排除掉這些疾病,才能下此診斷。在臨床上要評估上述診斷及病因,除了詳細之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外,還需配合實驗室之檢驗,以下列出建議之檢驗項目,但仍應該由醫師視病人目前症狀來做適當的檢驗,並非所有列舉項目都一定要做,此外以當前健保制度之規定,有些項目無法一次完全檢驗完畢而需循序漸進,所以建議民眾可與醫師討論並遵循醫師指示來做適當檢查,否則不但會加長檢驗時間更會造成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包括:全血球檢驗(CBC/DC)、紅血球沉降速率(ESR)、血清腎功能及電解質(BUN, creatinin, electrolyte, Ca,P)、血糖(Glucose)、肝功能(liver function test)、、尿液常規檢驗(urinalysis)、促甲狀腺激素(TSH)、其他由醫師評估之項目,如自體免疫抗體(autoimmune antibody)等

  林憶珊強調,因『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所以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並非著重在治癒疾病本身,而應以減緩症狀為主,再加上其他的方式合併治療,此外藥物之效果也因人而異。

    『疲勞』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其引發原因很多很複雜,並不一定就是以往所認為的『肝不好』所引起,所以必須找醫師確定病因,才能對症治療;而當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疾病後,可能就是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此時一定要與您的醫師配合,找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加上足夠的耐心、正確的運動與良好的睡眠、以及適當的藥物,才能得到最好的療效,還給自己彩色的人生。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剛出生的寶寶怎麼愈來愈黃

剛出生的寶寶怎麼愈來愈黃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仁愛醫院小兒科主任劉芳青醫師表示, 門診常常遇到焦急的新手爸爸媽媽,帶著出生沒幾天卻全身黃黃的新生兒,擔心的詢問是否要不要緊?多久會好?是不是因為餵母奶才會引起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