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不吃藥的「免疫養生」

2016-03-22 17:34:21

不靠藥物也可以提昇免疫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近十多年來免疫學是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中醫與免疫學之間似乎並無直接聯繫,其實不然,從其本質而言,中醫養生裡即寓含有不少免疫學內容。免疫一詞,首見於清代李氏的《免疫類方》,而這一基本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內經》裡就已呈現。

  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廖桂聲中醫師表示,人的機體內部蘊藏著一種抗禦疾病的能力,叫做「免疫力」,即所謂「正氣」,是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的體現。人之所以身體健康,是因「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機體之所以生病,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疾病的發展和轉變取決於正邪消長,與免疫力反應是同出一轍的。

 (1)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該從哪些方面做起?首先是睡好覺,睡覺時間以前認為「早睡早起,身體好」。其實應依四季變化而有所不同之起居養生生活;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秋高氣爽早睡早起,身體好。然而冬天因天氣寒冷,故宜早睡晚起,符合適應四時的養生之道。自然界變化規律,與之相應,要順應自然,所謂「法於陰陽,天人相應」,便可使人體所擁有的自然免疫力發揮到最大極限。反之,睡眠不足與免疫系統功能降低有關。如體內負責對付病毒和其他病媒的抗體細胞、細胞,數目會減少,生病機率即隨之增加。

(2)飲食文化:

不少在發育期或未發育期的小朋友,喜愛吃速食,如烤、炸、刺激食物及含磷、鉀、鈉的高濃度飲料,或者吃了不少蔬菜農藥殘留物和黑心製物,在在都是「傷腎」或破壞體內免疫系統的兇神惡煞之因子。《內經》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食納過多肉類、飲食不當,體質多成「酸性」,而「酸性」體質為萬病之源。

(3)少逸多勞:

科技文明自動化提高,汽車代替了步行,電梯代替了運動爬樓梯,以靜態腦力勞心者增多,缺乏足夠的活動量和體能鍛鍊的結果,會引起一系列不良變化,導致百病叢生。

  廖桂聲強調,所謂的「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明現代人應「生命貴在運動」。唐代孫真人認為:「養性之道,常欲小勞。」清代醫學陸九芝指出:「世界只知有勞病,而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為病,正不少也。」可見貪圖安逸,缺少體能活動,正是傷身折壽之因。《內經》有云:「久臥傷氣,久坐傷肉。」身體久不勞動、活動,會令氣血流通不暢、肌肉萎縮、筋骨脆弱、脾胃消化機能減退,甚至影響機體的免疫力。

  「上工貴在治未病」,這是中醫免疫治療學的預防醫學思想。中醫的養生措施可以增強人體內蘊藏的抗禦疾病能力。治於未病之時,既防病變,也指明預防是醫學的未來。

 

 

延伸閱讀

名醫會客室/奇美收治56確診 中西合醫全數平安出院

 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 圖: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表示:同樣染疫,病人體質條件不同,應做不同處置。 51歲吳女士,110年6月7日開始咳嗽,伴隨咽喉痛及胸痛,隔日因氣喘被送至臺南某地區醫院急診,疑新冠肺炎(COVID-19)入院。X光顯示雙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