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口長庚骨科部關節重建骨科主治醫師陳俊傑(長庚醫訊授權轉載)
跟人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骨骼組織也可能受到腫瘤細胞的侵犯產生腫瘤。骨腫瘤可以簡單的分成良性及惡性骨腫瘤,惡性骨腫瘤就是所謂的骨癌,常見的原發性骨癌包括了骨肉瘤、軟骨肉瘤、伊文氏肉瘤及脊索瘤等。
骨癌的發生率高嗎?
根據衛福部 2020 年癌症登記報告,骨、關節及關節軟骨惡性瘤發生個案只佔了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的 0.13%,全年全國大概只有 150 幾個新發生的個案,因此骨癌相對來說是一種少見的癌症,正因為如此,熟悉骨癌治療的醫師及能提供骨癌治療完整團隊的醫院並不多。
骨癌怎麼產生的,會有什麼症狀?
骨癌確切的發生原因目前並不清楚,有一些骨癌跟家族遺傳因素有關,有些則是因治療其他癌症而暴露在放射線或藥物所致,不過大部分的骨癌發生原因不明。
有些骨癌患者除了無痛的腫塊外,並沒有其他症狀,也可能出現像關節痛、背痛等不典型的症狀而被忽略,常見的骨癌症狀包括了疼痛 ( 有時夜間會加劇 )、不明原因的腫脹、關節痛導致行動困難、疲倦等。
骨癌好發的年紀及好發的部位是哪裡?
每個年齡及全身各部位的骨頭都可能產生骨癌,各種不同骨癌好發的年紀及部位各不相同,例如骨肉瘤常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好發的部位在如膝關節周圍及肱骨近端;軟骨肉瘤則好發在成年人當中,常發生在骨盆、大腿及上臂等部位。
骨癌要如何診斷?
X 光,有經驗的骨腫瘤醫師可以從 X 光片上大致判斷出良性或是惡性的骨腫瘤,進一步的檢查包括了核磁造影、電腦斷層等,當然最後還是要做腫瘤的切片,由病理科醫師依據腫瘤的組織型態做最後的診斷。
骨癌要如何治療?
骨癌治療除了手術切除外,常常還需要配合化學治療或是放射線治療。肢體保留手術是目前骨癌治療的主流,除了將腫瘤切除外,還要做肢體的重建,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手術,肢體重建的方式包括了腫瘤型人工關節重建( 圖一 ) 及生物性重建,這兩種重建方式各有優缺點,腫瘤型人工關節重建有手術時間短、手術後恢復快等優點,所以常用在成人骨癌患者的身上,但相對的它也會有人工關節磨損及鬆脫等缺點;在兒童及青少年骨癌的患者身上,因為考慮到骨骼的大小及病人仍會持續成長等因素,所以常常選擇生物性重建的方式來做肢體的重建。
骨癌除了手術治療外,化學治療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例如骨肉瘤的病人,在接受腫瘤手術前,須先接受術前的化學治療,一方面可以減少腫瘤的體積,使手術較為順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癌症轉移的發生,在手術後仍需持續接受化學治療,以增進病人的存活率。另外有些骨癌的病人則須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在手術前縮小腫瘤的體積,或是手術後減少腫瘤局部的復發。
骨癌的預後如何?
骨癌的預後根據骨癌的種類不同及發現時的狀況而有所差異。有些人在接受治療後,終其一生骨癌沒有復發,有些則是需要接受多次的手術及化療。骨癌的治療需要各科的團隊合作,以骨癌手術來說,可能就需要骨科、整形外科及一般外科等各科醫師的合作,另外還要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小兒血液腫瘤科等各科醫師的配合,病人才能得到良好的醫療及預後。
林口長庚有堅強的骨癌 / 軟組織肉瘤治療團隊,能提供骨癌病人完整的照顧,以最常見的骨癌-骨肉瘤來說,我們的患者 5年存活率為 7 成以上,肢體保留率則超過 95% 以上。此一良好的治療效果,原因包括了化學治療的進步、抗生素與支持性治療之改善、外科開刀技術與診斷工具之進展以及團隊合作的進步等,皆有重要的貢獻。
作者介紹─
現職:
林口長庚骨癌 / 軟組織肉瘤治療團隊召集人
專長:
骨骼及軟組織腫瘤手術及治療
膝關節及髖關節感染手術及治療
人工膝關節及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
微創人工膝關節及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