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食慾不佳時的生活照顧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保持輕盈與姣好的身材,已經成為現代人自我健康管理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控制飲食「少進食,多運動」,已然是膾炙人口的金玉「涼」言。都市裡的大人們缺乏運動只好每天以餓肚子來換取「健康的身子」。因為如此,似乎也因此往往無形中將「吃」的慾望轉移到孩子身上。看見孩子大口大口的吃,滿足與安心的情緒自在,若是孩子不吃,尤其是嬰幼兒期不吃,那可就不得了了,是會急煞人地。
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陳永綺表示,寶寶也是個有靈性的人,情緒發展與生理的基本需求隨著成長而成熟,偶而短暫的食慾不佳(幾天至一、兩週內),應是可以容忍的範圍。厭奶、長牙、口腔疾病、便便不正常、腸胃不適或是生病前兆等,都是引起胃口不好的常見原因。這些情況也都是短暫性的,原因消除後,如排便恢復正常或牙齒長出來後,或是厭奶幾天至一、兩個星期過後,就會恢復食量,並不會影響到寶寶的成長與發育。不過,有些少數的天性疾病也會出現寶寶食慾不佳的情形,而且常會併發明顯生長遲緩的現象。因此,如果寶寶長期性的食慾不佳,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作息與生長發育時,爸爸媽媽們就必須提高警覺,並且前往醫療院所評估以便找出原因,早日作適當的處理。
陳永綺說,寶寶食慾不佳的現象出現時,最重要的就是仔細的觀察並找出原因。仔細觀察寶寶生活作息,並且做好寶寶食物日誌的記錄以供醫師檢視,如此大致上就可以初步的了解寶寶狀況,找出原因。有時往往是父母親憑記憶,「覺得」寶寶吃的不夠,事實上雖然寶寶有進食較少的狀況,但是整個評估後也多有足夠的營養攝取。
所以,如果能夠將寶寶的飲食情況紀錄下來,並且定期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不但可以摘要給醫師參考,更可以了解寶寶的情形。若是觀察中發現寶寶有:
1、便便不正常,如拉肚子、脹氣、噁心嘔吐或是持續三天以上沒排便的症狀。
2、體溫偏高超過37.8c有發燒的現象。
3、日常作息改變,如較愛哭鬧、睡眠不持續等。
4、體重明顯下降時,則應帶給醫師作適當的診治。
促進食慾的飲食
一、 碎紫蘇梅、絞雞腿肉、馬鈴薯為食材作碎肉粥或墩肉。
(適合九個月以上副食品添加訓練完成的寶寶餵食)
二、 山藥、薏仁、排骨熬湯,過濾後,溫服。
三、 優格布丁淋上金桔果醬或優酪乳加金桔果醬打成奶昔,當飯後甜點或寶寶點心。
功效
1.紫蘇梅、金桔、薏仁可以促進腸蠕動,增加食慾與調整腸胃。
2.絞雞腿肉、排骨、優格、優酪乳,則有豐富的鈣、鋅等礦物質、蛋白質與脂肪,馬鈴薯與山藥富含糖分,不但不會增加腸胃消化負擔,且可使寶寶補充足夠的基本營養素。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