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血糖高低都會增加失智風險

2021-09-16 14:34:4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情境示意,非新聞案例。

9月是國際失智症月,台灣失智人口估計超過29萬人,全球有5千多萬名失智者,每3秒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如何降低失智症已成為重要課題。聯新國際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振華表示,預防失智症除了注意腦部病變,糖尿病也是重要的風險因子。糖尿病與失智症看似不相干,其實關聯性密切卻經常被忽略,而且不論高血糖或低血糖,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都可能增加,不可不慎。

 

糖尿病是「侵犯血管」的全身性疾病,造成大血管與小血管的病變,但李振華醫師提醒,糖尿病不只會引發血管性的失智症,就連退化性失智症的風險也增加,如阿茲海默症。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為1.82至2.77倍,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有1.8至2.18倍。

 

不只糖尿病人應提高警覺,李振華醫師表示,凡血糖異常,不論是高血糖或低血糖,都應留意失智症的風險。研究顯示,血糖值已經升高的病人,不管是否有糖尿病,發生失智症的風險也提高。在低血糖方面,曾經低血糖的患者,發生失智症的比例增加2.76倍,而且低血糖發作次數與失智症發生率顯著相關。

 

李振華醫師說,糖多糖少都會「傷腦經」(傷害腦神經),血糖控制相當重要,控制好血糖,將有助於預防失智症。

 

李振華醫師表示,臨床診斷出失智症大多數腦部已出現病理變化,增加治療的困難度。建議在失智症早期,也就是腦部尚未出現變化前就做好預防。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三高慢性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遺傳等。

 

預防失智症可以從健康飲食與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控制三高等慢性病,不抽菸,多運動、多動腦,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人互動,均衡飲食,注意體重控制,以及避免頭部外傷,來做好預防保健。

 

 

延伸閱讀

退休行員腹股溝腫一塊 竟是搬錢搬到得疝氣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孫賢斌醫師/澄清醫院提供 鈔票有重量大家都知道,但是要多少錢疊加才會引發疝氣發作呢?一位65歲男性,年輕時就在銀行擔任鈔票和錢幣搬運工作,竟搬到罹患疝氣,十幾年前曾接受傳統疝氣手術,最近幾年又復發,兩側腹股溝冒出疝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