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 論文部份作者(左→右)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李岳倫博士、中華民國女中醫師協會理事長李美櫻中醫師、生基生技技術長劉紹祥博士、中醫轉譯醫學陳博聖中醫師
隨著各項實證的揭露,古老的中醫在現代醫學中有越來越多被證實具實際療效,尤其在面臨人類共同威脅的癌症治療,中醫界正卯足全勁進行研究,希望借重老祖宗的智慧解決這一代人類的問題。
事實上中醫治療癌症早在「黃帝內經」就有提到;多個研究單位與醫療院所合作,針對中醫對癌症治療的運用所完成的研究論文,登上了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總共列舉的六種治療癌症的理論和藥方,對應不同病症。期許為中西合治提供更多基礎。
一、扶正祛邪法
研究團隊所提出的第一個原則是扶正祛邪法,其字面意思是加強身體抵抗力(生命的氣)和支持健康能量消除致病因素(驅除邪惡)。它在中醫治療疾病中發揮著核心作用,並且經常與中醫師產生共鳴。“正”被定義為正常的氣,這是一種健康的能量。當這種正向力量不足時,人們會生病 。
在這種方法中,中醫經常使用真菌靈芝(靈芝類),茯苓等物種作為藥物;真菌含有β -葡聚醣,已知它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 。不幸的是,只有實驗室數據可用,並且缺乏來自臨床試驗的菇菌類的抗癌作用的證據 。
團隊最近觀察到β -葡聚醣誘導的訓練免疫通過代謝重編程,來逆轉脂多醣誘導的免疫麻痺並維持三羧酸循環的完整性 。與這些發現一致,腫瘤微環境(TME)
中免疫細胞的代謝重新佈線可能會增強抗腫瘤免疫力 。
β -葡聚醣已被用作潛在的癌症免疫療法,因為它靶向巨噬細胞 和 NK 細胞。有趣的是,β -葡聚醣可能會在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中恢復 NK 細胞 。β -葡聚醣還可增強骨髓損傷後的造血功能恢復,並調節化療後骨髓細胞生成的擴增。免疫系統不應僅僅用傳統的抗病原體概念來觀察,而且還應該保持組織和全身的體內平衡。通過病原體識別受體(PRR)產生的β -葡聚醣誘導的訓練免疫(先天免疫記憶)可能是扶正祛邪作為中醫治癌有效的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