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心房顫動藥物治療無效可以電燒

2017-02-27 10:54:2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上圖:心導管電燒術(左)、氣球電燒術(右)

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也是老人家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卻常被忽略,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是藥物治療無效之心房顫動患者的一個福音。對於經常發作或發作時症狀非常厲害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病人,或是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以及有藥物嚴重副作用之病人,手術後復發率僅 15 至 20%。病人的生活品質大大的提升,免除症狀之困擾與長期用藥的麻煩。經過電燒術後,能有八成病人成功的維持正常心律。

台中榮總心臟內科主任吳茲睿醫師表示,產生心房顫動的原因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風濕性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尚有一部分發生於結構正常的心臟。部分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於門診使用許多藥物仍然無效且症狀越發厲害,甚至轉變為持續性、永久性心房顫動,除症狀加劇外,腦中風的機會更是一般人的5到6倍,甚或導致心臟衰竭。

心房顫動電燒術最早於民國86年由臺北榮總陳適安教授與法國波爾多大學同步研究這種創新技術,並發現絕大部分的心房顫動來源於肺靜脈的不正常放電。經過10多年來的研究與相應科技之進步,許多病例過去往往必須透過外科手術才能根治,隨著心臟電生理學研究發展與電氣燒灼術的進步,已經可以成熟地運用內科方法,根治大部分的心律不整,讓病患免除外科手術的風險。

臺中榮總自101年10底開始第一例心房顫動電燒術,案例數逐年成長,在最近兩年時間,每年至少有40位心房顫動患者接受電燒手術。於105年12月底,臺中榮總心房顫動電燒術個案正式突破100例,至二月初已達109例,其中,嘉義分院自105年四月起,在臺中榮總團隊協助下,也開始第一例心房顫動電氣燒灼手術,目前嘉義分院也累積八例心房顫動電燒術個案。

台中榮總心臟內科李政鴻醫師也指出,依目前統計結果來看,平均年齡為58歲,年齡最大為84歲,最年輕為32歲(目前僅有的一位40歲以下患者),男性病患佔86位(達78.9%),平均追蹤天數為446.7天(中位數 384天),接受導管電燒術者為86位之中,有23位接受冷凍氣球電燒術,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佔79.8%,非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佔20.2%,目前有18位復發(16.5%),仍在服藥控制,有91位成功(包含四位接受第二次電燒,成功率83.5%)未記錄心房顫動復發,滿三個月追蹤未復發並停用心律不整藥者佔所有成功者的91%。以目前在本院接受電燒術者的資料看,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電燒術成功率為83.1%,非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電燒術成功率為73.6%。

李政鴻醫師表示,在台中榮總實際案例中,年紀最大的為84歲男性,行走自如,但有高血壓及攝護腺肥大病史,前1~2年開始心悸、暈眩,心電圖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顫動,藥物治療一年多均無法改善症狀,經接受心房顫動電燒術,順利接受完電燒手術後,於追蹤3個月無復發情況下,順利停藥,病人的心悸與暈眩症狀也大為改善。

另一位40歲女性,之前接受過二尖瓣膜置換手術,在心臟外科追蹤時發現心房顫動,而且常常一跳好幾天,病患描述心悸時,非常不舒服,整個心臟好像要跳出來的樣子,伴隨者臉會潮紅,造成她工作時很困擾,別人都以為她發生什麼事了,造成她無法工作。在使用藥物均無法控制或改善的情況後,心臟外科轉介至內科接受電燒術評估,因病人開過瓣膜手術,左心房明顯擴大,在說明過復發機率比一般病患高後,病患仍順利接受心房顫動電氣燒灼術,並在追蹤三個月無任何復發情況下,目前已停用心律不整藥9個月。

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是藥物治療無效之心房顫動患者的一個福音。醫師依病人情況考慮採行導管電氣燒灼術作根本治療,電氣燒灼術近年來己逐漸成為心房顫動的主要療法,依照病人不同的情形,專科醫師有下列兩種燒灼術供選擇:導管電氣燒灼術或冷凍氣球燒灼術因為心房顫動燒灼術比較複雜,所以必須由有經驗的心律不整治療中心提供評估以及醫療服務,手術成功率及風險則因病患嚴重程度及手術醫師的經驗而異,故是否適合接受心房顫動的導管電氣燒灼術,仍須由心臟專科醫師與病患充份溝通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