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直腸癌不怕開刀 微創手術可免人工肛門之苦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盧建璋醫師/仁愛醫院提供 68歲的黎先生因直腸出血到住家附近醫院就診,診斷為早期直腸腺瘤樣病變,原先被建議接受傳統低位前切除術,可能需暫時或永久性人工肛門造口,因擔心影響生活而猶豫不決,心情跌至谷底。經親友介紹到仁...

壯男肝腸癌症第四期   彰基複合式治療奏效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彰化報導 圖:張先生接受複合式癌症治療,透過細胞治療、化療、標靶、手術及中醫輔療之後,生活品質良好如同一般人/彰基提供 家住雲林的60歲張先生,平日注重養生且定期健康檢查,卻意外發現第四期癌症,直腸跟肝都有五公分上下的腫瘤;原本沮喪、萬念俱灰的張先生打算放...

這個癌症年增1.7萬人 要預防其實很簡單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臨床病理部醫檢師謝函均將採集的糞便檢體利用糞便潛血免疫法檢驗。 大腸癌高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的第二名。每年有超過一萬七千人罹患大腸癌,逾六千人因大腸癌而死亡。跟大腸癌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家族大腸癌病史、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抽菸、飲酒及肥...

超低位直腸癌手術 免人工肛門保尊嚴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兩套手術示意圖。 罹患直腸癌除了生命威脅之外,另外一個令病友難以承受的就是有極大可能需要做人造肛門,不是病友根本無法了解其中困窘。所幸醫療技術發達,讓這個現象出轉轉機。超低位直腸癌手術,很大程度維持原來肛門功能,保有病友尊嚴。 &nbs...

擔心染疫不敢就醫 大腸癌延誤併發腸穿孔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子安醫師所指紅圈處即為腫瘤。 雖然我國疫情相對其他國家並不嚴重,但仍有民眾過度擔心疫情,即使身體不適卻堅持不到診所醫院看病,反而因此延誤病情。50多歲林先生從去年就感覺肚子疼痛,因為擔心疫情而強忍不就醫,自行買胃腸藥...

大腸直腸癌別怕 3D腹腔鏡手術尊嚴有保障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盧延榕醫師表示,3D腹腔鏡手術可幫助病人有效保留肛門。 大腸癌手術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手術後是否需要造口?因為對日後生活品質和尊嚴的影響,成為了患者取決是否手術的考量之一。腹腔鏡手術是目前主流,其中3D腹腔鏡因為視野...

大腸癌症狀分四種 認清症狀免驚慌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師 根據統計,每年新增大腸癌病患約有一萬六千人,而死亡人數有六千人;事實上,大腸在腸腔內的長度約有1.5公尺,可約分為結腸與直腸,一旦腸道內有腫瘤,不同位置的腫瘤會有不同症狀表現。   ...

腫瘤堵住腸道 九旬婦微創手術回復通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花蓮報導 圖:醫師操作3D內視鏡為九旬婦人切除腫瘤並重建腸道。 大腸癌歷來都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有許多名人都因它而病故;大腸癌發現期別與治療方式甚至癒後結果都有強烈的關連;一名九十歲的老婦人,近日因無法上廁所,送醫檢查後發現4公分腫瘤堵住腸道,經以3D內...

腸胃癌早期很好治 連傷口都沒有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康瑞文醫師 癌症連續32年蟬連十大死因之首,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沒有早期發現。以發病人數最多的腸胃癌而言,早期發現的病灶可以從肛門或食道就將腫瘤移除,連傷口都沒有。根據成大醫院大腸直腸癌團隊的研究,能夠早期診斷的大腸癌,與正常...

青年罹腸癌 八成以腹痛為表現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台南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唐修治醫師 根據醫學臨床報告顯示,年紀越輕的癌症病患,其惡性腫瘤細胞分化得越快,也就是致命率越高。雖然大腸癌罹病人數的顛峰在60~70歲之間,然而,每年卻也有1500名大腸癌患者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且由於年輕人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