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糖尿病保命第一招 醫:掌握數據才能穩控血糖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新竹臺大分院糖尿病衛教師指導正確的量測步驟,協助病人建立自我照護能力,落實精準控糖。 11月14日是「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蔡元祐醫師及糖尿病衛教師盧芳有指出,糖尿病的控制關鍵在於「自我監測」。透過正確量測空腹血...

連續血糖監測器+瘦瘦針 糖尿病患減重「最佳安全夥伴」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彭瓊慧說明,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的即時數據,可清晰觀察到王姓主廚在用餐完畢半小時後的血糖波動曲線及數值/奇美醫院提供 42歲王姓男主廚,原本體重高達125公斤(BMI 38),在燙傷住院期間意外發現罹...

短波近紅外線攝影 糖尿病足可提早發現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主動式短波近紅外高光譜成像儀(左側白色設備)由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醫師沈宜靜、醫學研究部陳享民博士(右)及團隊共同開發/臺中榮總提供   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國內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20萬,預計5年內將增至近300萬。周邊神經...

太胖會短命?新一代糖尿病藥減重與血糖控制雙效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黃怡文醫師/澄清醫院提供 肥羘是萬病之源,嚴重肥胖更可能會縮短壽命!一名年僅30歲年輕男性,體重高達160公斤,BMI超過40,屬於嚴重肥胖,強烈擔憂自己健康構成威脅而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怡文表示,該患者不但嚴重肥胖,又罹...

「來者不鋸」!台北慈院歡慶第2000隻免截肢病足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黃玄禮主任執行全台首例「外周血管內衝擊波鈣化病灶處理(IVL)」/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72歲的朱女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接受腹膜及血液透析數十年,半年前因雙腳有痠麻感、無法走太多路,至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黃玄禮主任...

小便起泡、顏色變深怎麼辦?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成大醫院腎臟科凌采絜醫師。   65歲張先生有天突然發現尿尿有泡泡,雙腳開始浮腫,水腫逐漸蔓延到陰囊、腹部、雙手和臉部,穿鞋、穿褲子變緊,體重在半個月內增加10公斤。張先生至成大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嚴重蛋白尿,一天從尿液流失28...

糖尿病足惡化骨髓炎  高壓氧艙助傷口癒合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高壓氧治療是讓病人進入高壓氧艙內呼吸百分之百純氧,藉由艙內高壓讓大量氧氣溶解在血漿裡面送到身體缺氧組織/仁愛醫院提供   70歲羅先生多年以來糖尿病始終控制不好,前一陣子右腳底出現一個潰瘍傷口,沒想到傷口越來越嚴重還產生化膿。...

糖化血色素飆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糖尿病診斷標準/仁愛醫院提供   33歲杜小姐因作息不規律又較少運動,自掏腰包在外院做健檢,結果糖化血色素高達10.2 % (正常值<5.7 %)。她擔心罹患糖尿病前往仁愛醫院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文森主任門診,指尖血糖值和空腹血...

名醫會客室/二型糖尿病正在危害許多年輕家庭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柏蒼醫師 在過往糖尿病的認知中,大家會認為年紀大了才有可能得到第二型糖尿病。但根據《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二型糖尿病》的資料顯示,40歲以下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其實是逐年上升的。   奇美醫...

肥胖是新國病 10歲童罹第2型糖尿病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確保兒童健康成長。(圖片非本新聞相關人物) 台灣因為少子化,父母對孩子的寵愛有加,改寫了「孝子」的定義,但這個現象卻衍生出兒童營養過剩的問題,直接表現在小胖子隨處可見。兒科醫師警告,第2型糖尿病患者年齡越來越低,臨床上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