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癌症器官列即晶片 可望成為治療新世代療法

2020-12-02 09:49:17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團隊,研發生物器官晶片,榮獲2020第17屆國家新創獎。

 

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研究團隊結合了臨床醫師的經驗及基礎研究,共同研發「癌症器官晶片」技術,可在體外建立出病人的器官或腫瘤生理微系統的特殊晶片,以微流道晶片為核心,通過與細胞生物學、生物材料和工程學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在體外建構包含患者的活體細胞、組織功能、及生物流體等腫瘤微環境,真實反映病人癌症組織及器官的結構與功能,真正做到「對症下藥」。

 

中國附醫外科部方信元副院長指出:「現行的「次世代定序法」(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技術,是以個人化用藥或治療模式分析技術對病人的癌細胞基因序列進行分析,以個人的基因表現提供治療用藥的挑選與預測資訊。

 

然而「次世代定序法(NGS)」 只能針對癌細胞基因表現提供治療預測資訊,但真實細胞不一定會將這些基因型態發展表達到蛋白質層次(如表面抗體)的細胞代謝反應上。」,這也是為何癌症至今都是一個難以應付的重症。

 

中國附醫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陳怡文副主任表示,現今癌症的複雜度、多樣性和動態性質對其研究和治療都構成了許多挑戰,而同一腫瘤的癌細胞甚至有可能有不同的型態,更造成癌症治療的困難度。

 

透過真實模擬病人癌細胞周圍的微環境(包含癌組織、正常組織、免疫環境、血液系統等),更能以3D立體組織相關架構進行各式治療方法的效果驗證,讓醫師可以透過這樣的體外器官晶片,找到對患者更有效的療法,提升治療的品質和效果以及降低副作用的不適感,提供醫生對於病人用藥、治療方式的選用參考,期許將來器官晶片成為治療癌症的另一種有效方法。

 

研發團隊從精準治療的需求出發,自行開發的生物製造癌症晶片,結合患者自身的癌組織細胞,利用相對應得生物可列印材料、自動化生物列印晶片系統製作出癌症晶片,用於評估患者的用藥策略,最終達到精準醫療的效果,未來將有機會做為臨床癌症輔助診斷/治療的標準體外模型,研究各種腫瘤如生長、遷移、侵襲、血管生成、外滲和藥物作用等行為。多維列印醫學研究及轉譯中心自2017年開始連續榮獲3屆國家新創獎的,今年再度榮獲今年第17屆的國家新創獎。

延伸閱讀

超微創治療子宮肌(腺)瘤 助女性擺脫出血惡夢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唐逸/高雄報導 圖:蔡小姐分享手術前看過多位醫師,經期期間都得吃止痛藥,差點都要看身心科,接受手術後已半年,經期已不再困擾她的生活/高醫附醫提供 子宮肌瘤跟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瘤)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婦科腫瘤疾病,除了痛經、經血量過多導致貧血、或是因肌瘤壓迫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