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中風急性復健期加入PAC計畫可減緩後遺症對患者及家庭影響。
中風後遺症對於病人和家屬而言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但在實際案例中,中風後三個月卻是復健的黃金時間;已經有諸多案例顯示,只要把握這三個月時間進行高強度復健,有助減緩中風後遺症影響,關鍵就在PAC照護計畫。
50歲的黃小姐,前些日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一側手腳突無力,由119護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急診醫師透過電腦斷層診斷出黃小姐有出血性腦中風,緊急會診腦神經外科醫師治療。黃小姐於加護病房恢復狀況良好,移至普通病房復健,由於黃小姐符合急性後期之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簡稱PAC)收案條件,在醫療團隊評估下,黃小姐轉到PAC承作醫院進行治療。
黃小姐進步良好,從MRS(腦中風之障礙與失能評估量表)等級4無法獨立行走日常、生活需別人幫助情況下,進步至MRS等級3需幫忙下不經協助可獨立行走。
台北慈濟醫院於2015年開始執行PAC計畫,陸續與鄰近的新北仁康、北護分院、怡和、豐榮與萬華等醫院合作,提供腦中風、燒燙傷、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等病患急性期後的照護計畫。
以腦中風為例,當病患併有肢體無力活動困難情形在度過急性期,主治醫師會照會復健科給予復健活動的協助及建議,若病患符合PAC計畫,將由醫療團隊、出院準備小組與病人及家屬共同討論,確認出院照護目標,媒合PAC承作醫院以及長照服務的銜接。
衛福部在2014開始推行腦中風PAC計畫,目的就是要幫助急性腦中風病情已穩定的病患,把握中風後的前三個月黃金復健期,接受3-6周持續且高強度的復健醫療照護,成效佳的若經健保署審核通過展延甚至有可能再多給6周的PAC照護,盡早回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