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月經不順與經痛是許多女性的共同困擾,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陳姵辰(左)與中醫部醫師張簡媜鶧(右)分享中西醫合療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成果/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月經不順與經痛是許多女性的共同困擾,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療在臨床上幫助女性朋友解病苦。婦產部醫師陳姵辰指出,若是子宮結構性異常,以手術治療為主;非結構性異常引起之疼痛,可以藥物調整。中醫部醫師張簡媜鶧也指出,若輔助中醫治療,使療效更精準,特別是針對有生育需求或對賀爾蒙藥物副作用敏感的女性朋友。中西醫合療更有助於提升女性朋友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正常的月經週期應在24至38天之間,經期不超過8天,出血量少於80ml,且規律性差異不超過9天。若週期過短、過長或出血量異常等情況,則可能屬於月經異常,需進一步診治。陳姵辰醫師與張簡媜鶧醫師在花蓮慈院全院學術演講分享中西醫合療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成果。
陳姵辰醫師表示,常見檢查包括內診與超音波,判斷陰道及子宮頸有無結構性上的異常,超音波則是檢查子宮跟雙側的卵巢,另外也會藉由抽血檢查荷爾蒙以及內分泌的指數,評估有需要的話,還會再進一步做子宮鏡與子宮內膜切片檢查。
常見的結構性異常,包括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宮肌腺症及子宮內膜增生等;非結構性異常,則可能與凝血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或排卵功能異常(如多囊卵巢症候群)有關。陳姵辰醫師說,醫師會針對病人的病症嚴重程度、生育需求、距離停經的時間及有無藥物相關併發症等評估治療方式,針對結構性異常,治療以手術為主;而非結構性異常則依情況採用荷爾蒙藥物或其他藥物調整月經。
經痛是女性的另一大困擾,嚴重時可能影響到日常生活。陳醫師說,原發性經痛通常見於年輕女性,與子宮內膜分泌的前列腺素有關,而次發性經痛則可能由子宮腺肌症等盆腔疾病所致,常見於25歲以上女性。治療上,通常採用非類固醇止痛藥或口服避孕藥減緩症狀,必要時考慮微創手術如腹腔鏡、微波消融或MRI海芙刀等手術。
◎中醫調理:從陰陽平衡入手
月經異常除了西醫治療,也能透過中醫來調理,中醫部張簡媜鶧醫師表示,女性的生理週期與腎氣、天癸、任脈和衝脈密切相關,腎氣充足才能生成天癸,進而調節月經及懷孕。此外,肝主疏泄、藏血,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而脾胃主統血、生化氣血,若脾胃好,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張簡媜鶧醫師提到,中醫的月經週期療法源於中醫陰陽學說,結合現代月經生理週期進行調理。針對不同週期階段,如在經期活血理氣、經後期補腎陰養血、排卵期助陽、排卵後補陽化氣,幫助女性調節月經,改善相關症狀。對於陰虛、陽虛、氣滯血瘀等體質失衡問題,中醫也能透過個別化治療提供有效改善,特別適合有生育需求或對賀爾蒙藥物副作用敏感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