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開瓶蓋扭毛巾痛澈心 拇指腕掌關節可能已鬆脫

2025-02-18 08:57:2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台北慈濟醫院骨科周博智醫師/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52歲的蔡女士從事美髮業,經常需要替人洗頭,但近來工作時經常覺得手腕疼痛,拇指無法出力,雖有去復健科就診,但止痛藥效果有限,洗頭工作也無法長時間帶著護腕,因此來到台北慈濟醫院骨科,希望透過手術一勞永逸。X光發現,蔡女士的手腕因長期使用導致拇指腕掌關節磨損病變,導致她稍一施力關節就會脫離軸心。周博智醫師以新式的微創手術將關節復位,不但不用住院,順利消除疼痛,也恢復工作機能。

 

拇指基部關節位於腕掌關節的大拇指根部,造成磨損病變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傷、退化、反覆使用,進而導致關節鬆動、滑脫、磨損、變形。周博智醫師指出:「這樣的關節病變好發於中年女性,原因是女性在做家事時需要頻繁使用雙手及手腕,而五十歲以後因為荷爾蒙變化的影響,容易導致韌帶鬆弛。而男性雖然不受荷爾蒙影響,但若過度使用或曾經受傷,也可能到中老年發生。」症狀上,會因病變程度而在抓握動作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如開瓶蓋、扭毛巾時會疼痛,嚴重者可能連穿脫衣褲都要忍受疼痛。

 

周博智醫師說明,臨床會以X光判斷關節磨損程度,若程度尚輕,可以用貼紮或護腕固定,加上止痛藥物控制,但在這樣的保守治療下仍然影響生活工作機能,就可採取手術。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術式是開一個6到8公分的傷口將磨損關節切除,但切除後關節是中空的,容易晃動,因此會取一條手腕的肌腱,部分剖半後塑成球狀放到切除的空間裡,當作地基。這樣的做法雖然免除患處的疼痛,但肌腱不似骨骼強健,病人在術後容易因沒有支撐力而手腕無法用力,傷疤周圍也常麻刺緊繃。

 

為了減少疼痛且兼顧靈活度與握力,周博智醫師改以新式微創手術進行治療,先在手腕開0.5-1公分的入口,再將滑脫關節矯正至關節軸心,而後將可吸收的螺釘固定在第二掌骨基部。周醫師解釋:「拇指基部關節已經鬆脫,若要固定在原來的地方必須釘死,拇指活動度會大幅受限;但若以第二掌骨基部借力使力,就可以分攤拇指基部的受力,而且不會犧牲拇指的靈活度。」

 

這項技術可以透過當日手術完成,病人不用住院,而且恢復快,一週拆線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手部的活動度及力量。周博智醫師提醒,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手」,但如果有輕微症狀切勿勉強做事,以免滑脫或磨損加劇,休息若無緩解則應就醫,若韌帶沒有完全鬆弛,早期症狀靠貼紮、護腕輔助可以在2到6週漸佳,但若是惡化到嚴重影響基本生活及工作機能,就必須與醫師討論進一步治療。

 

延伸閱讀

屁股一邊痛半年 竟是多發性骨髓瘤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五十二歲白先生右側臀部疼痛長達六個月,無法久坐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台中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黃冠博抽絲剝繭,釐清原因為「多發性骨髓瘤」引發的骨頭侵蝕,經標靶藥物與自體幹細胞移植後控制病情。黃冠博醫師提醒,長期骨頭疼痛治療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