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心臟衰竭治療利器  體外反搏風險低

2018-12-05 13:32:58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嘉義報導

圖:EECP心臟體外反搏治療

對於心臟存在諸多病症導致功能日漸下降的患者而言,手術經常是唯一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年齡過大,開刀風險相對增加。有心臟疾病的72歲簡女士,由於藥物治療效果越來越差,若不開刀治療恐有生命危險,但家屬擔心簡女士身體無法承受開刀風險,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體外反搏治療(EECP),第三次治療後即有明顯效果,不但心臟功能改善,精神變好,也可起身行走,病情獲得極大的改善。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簡振宇醫師表示,簡女士來醫院治療心臟問題已有二年多,有心房顫動、心臟擴大、瓣膜逆流等問題,二尖瓣及三尖瓣逆流嚴重。以傳統治療而言,應該要開刀進行心臟瓣膜修補,避免逆流,才能真正解決心臟的問題,但家屬考量她年紀大、開刀風險高,不願意開刀,只能儘量以藥物治療。

簡振宇說,簡女士兩年來反覆住院多次,近來狀況開始走下坡,無論如何調整藥物,都沒有太大改善,日前因腸胃炎住院,會診心臟內科時,發現已有急性腎衰竭、心輸出量不足的症狀,已向家屬提出要考慮開始洗腎,甚至狀況變差要不要插管急救,以及要不要考慮安寧療護等選擇。

簡振宇表示,因為醫院正好引進體外反搏治療儀器,對於心衰竭的患者可以有所助益,因此詢問家屬是否願意嘗試這個自費療法。此療法的原理是依據心電圖監視器,在心臟舒張時,綁在小腿、大腿及腹部的壓脈帶會收縮,將血液擠回來,可讓心臟更容易運作並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讓比較衰竭的心臟得到休息。因是非侵入性治療,風險相對較低,雖然不能治本,但至少可以讓心臟得到休息,整體的狀況得以改善。

簡女士的先生林阿公表示,太太的心臟原本就不好,住院時已不能走,沒精神,吃不下東西,只能依賴鼻胃管協助進食,醫師建議最好開刀治療,但她很怕開刀,擔心承受不了開刀風險,因此簡振宇醫師建議可考慮嘗試體外反搏自費治療,經與家人商量後,決定試一試,第二天治療完後活動力變強,第三天治療後不但胃口變好,可以自己吃東西,精神也變好,願意說話,開始有笑臉,還能慢慢走路,醫師檢查發現腎功能、心臟功能也有改善,讓家人對此治療很有信心,因此在出院後,仍持續回院完成療程。

簡振宇表示,體外反搏治療一般建議療程為35次,每次一個小時,會有較顯著的效果,做完後效果一般可以維持數月至半年之久,之後若有狀況,可再重新接受治療。適用於心絞痛、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血管擴張(PTCA)/繞道手術(CABG)後病人、周邊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病人。

延伸閱讀

升學壓力大 微電刺激減緩少女憂鬱症狀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林洪異醫師看診示意(患者非本文相關)。 小文(化名)是一名17歲女學生,升上高三後,接連面對段考和模擬考,同時要準備學科能力測驗,造成情緒低落,緊張不安,出現失眠、食慾差、動力下降等病症,雖然接受藥物治療,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