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抱姿不正確 嬰幼兒容易長短腳

2022-12-14 09:01:55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彰化報導

圖:馬鞍型吊帶對調整嬰幼兒髖關節發育有助/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抱姿或包覆不正確,造成小baby髖關節發育不良,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彰基醫學中心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治療6個月前小baby不穩定的髖關節;設計蝴蝶衣、防踢被,降低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機率;更因應疫情推出「髖關節超音波檢查車」,在嬰兒室內即可進行髖關節檢查。

 

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副主任暨彰基兒醫兒童骨科主任王偉勛醫師表示,「髖關節馬鞍型吊帶」主要是使用在理學檢查,髖關節不穩定,還有超音波檢查呈現2C(髖臼發育不良)、D(關節鬆脫)以上的不穩定及脫位情形,就會讓小baby在6個月大前使用。臺灣跟國外的針對髖關節發育不良、不穩定的小baby,都是有使用的。

 

王偉勛醫師指出,髖關節要透過正確的抱姿,才能持續穩定的發展。有一些危險因子,如果胎位不正、羊水過少,或者是第一胎女生,父母兄弟姐妹有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群;另,出生後理學檢查有不穩定的狀況,就需要考慮到使用,但是僅限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小baby,超過6個月大後使用的話,就會比較沒有有效地約束。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況比較輕微,大概都在四周,也就一個月左右,就會恢復到正常的角度,如果脫臼或者是比較嚴重的發育不良,穿戴時間可能會延長到3個月左右。王偉勛說:「原則上,希望在4個月以前發現、6個月大之前治療好;這是我們的目標。」

 

「髖關節馬鞍型吊帶」就像是一件簡單式的吊掛背心,透過魔鬼氈調整大小及鬆緊度,可以隨著小baby的成長調整大小,家長在照護上的壓力會比較少。它係由胸帶、肩帶、腳套及腳帶組成,大部分地方都是鏤空的,好清潔、透氣、又通風,可脫下來讓小baby洗澡,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傳統方式打石膏方式,因臺灣氣候比較濕熱,可能會引起皮膚紅疹,沒有辦法調整大小,六周左右才能進手術房更換石膏,小baby換尿布或洗澡也較為不方便。

 

 

 

延伸閱讀

名醫會客室/避開火鍋隱患 慎防「七高」傷腎

文/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子巽 圖:平常火鍋含有過多隱患,醫師建議多以蔬菜湯替代/國泰醫院提供 火鍋是許多人特別喜愛的美食之一,尤其在寒冷的天氣或聚餐時,華人過年圍爐更是家家必備,既溫暖又增添氣氛。然而,火鍋的配料豐富多樣,往往含有較高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等成分,這些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