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子巽
圖:平常火鍋含有過多隱患,醫師建議多以蔬菜湯替代/國泰醫院提供
火鍋是許多人特別喜愛的美食之一,尤其在寒冷的天氣或聚餐時,華人過年圍爐更是家家必備,既溫暖又增添氣氛。然而,火鍋的配料豐富多樣,往往含有較高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等成分,這些成分在攝取過量時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特別是對於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或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火鍋中的這些營養素可能引發或加劇健康問題。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了解並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十分重要。
一、火鍋中常見的健康風險
高鈉含量對腎臟的影響:
火鍋湯底通常由各種高鹽調味料、醬油、火鍋底料等製成,這使得火鍋的鈉含量非常高。對於一般人來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鈉攝取不超過2克(相當於約1茶匙鹽,大約5克鹽),但火鍋中的鈉含量往往遠遠超過這個標準。鈉攝取過量不僅容易導致體內水鈉滯留,增加血壓,還會加重腎臟的過濾壓力。對腎臟病患者而言,過量鈉會導致腎功能進一步惡化,也可能引發水腫和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選擇清淡的湯底,如清湯鍋或骨頭湯底,避免重口味的辣鍋底或泡菜鍋底。
高蛋白質攝取的影響:
火鍋中主要的食材多是高蛋白質的肉類、海鮮以及豆製品等,而蛋白質的代謝廢物(如尿素、肌酸酐)需由腎臟排出。健康腎臟能有效處理這些廢物,但對於腎功能下降的人來說,過多的蛋白質攝取會加劇腎臟負擔,導致代謝廢物在血液中累積。腎功能不全患者應避免攝取過量蛋白質,每天應控制蛋白質攝取在40到60克以內(大約2~3個手掌大小的蛋豆魚肉)。尤其是加工肉類如火鍋丸子和香腸等,這些食品不僅蛋白質含量高,還可能含有較多鹽分和添加劑,對腎臟更為不利。可以優先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雞蛋、豆腐、魚類等,同時注意每餐的蛋白質攝取總量,以控制蛋白質的負擔。
高鉀與高磷的隱患:
火鍋中的配菜選擇豐富,如綠葉蔬菜、豆類、蘑菇、海帶等富含鉀和磷的食物。正常腎功能能透過尿液將多餘的鉀和磷排出,但腎功能下降的患者則可能因鉀磷代謝障礙而導致體內磷鉀過高。高血鉀症可引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臟驟停;而過量磷攝取會導致鈣磷代謝失衡,造成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骨骼疾病。因此,腎臟病患者在選擇火鍋配菜時需格外注意含鉀高的食材,如菠菜、番茄、菌類和豆製品等,盡量適量攝入,並避免骨頭湯底的火鍋,因為這些湯底中磷的含量通常較高。
高油脂和飽和脂肪的影響:
火鍋中常見的食材如肥牛、肥羊片以及炸丸子等含有大量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高脂肪食物不僅會增加體重和膽固醇水平,還可能引發代謝綜合徵,增加腎病變的發生風險。對於腎臟負擔較大或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族群,建議選擇瘦肉類、去皮雞肉、魚蝦等低脂食材,同時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和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減輕腎臟的額外負擔。
二、火鍋健康飲食建議
為了更好地享受火鍋的美味而不影響腎臟健康,建議參考下列吃法:
選擇清湯或低鈉湯底:
盡量選擇清湯、骨頭湯或蔬菜湯等清淡的鍋底,避免辣鍋或過度調味的底料。可以在火鍋中加入一些白蘿蔔、冬瓜等富含水分的蔬菜,幫助吸附湯底的油脂和鹽分。也可以自行調配低鹽底料,減少鈉的攝入,進而減輕腎臟的負擔。
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吃火鍋時注意適量攝取蛋白質,優先選擇優質蛋白,如去皮雞肉、魚肉、豆腐等,而非大量紅肉或加工肉製品。同時,將蛋白質類食材的每日分量控制在50-100公克左右。若是腎功能不全的人,更應減少至每日40-60公克蛋白質,以免攝取過多。
少油少鹽調味:
在選擇沾醬時,可以嘗試清淡的調味料,如香醋、檸檬汁、蒜末等,避免高鹽調味料如醬油、花生醬、沙茶醬等。此外,盡量不將食物長時間浸泡在火鍋湯底中,以免吸收過多油脂和鹽分。
減少高鉀、高磷食材:
慢性腎臟病患者需限制鉀和磷的攝取。火鍋配菜可選擇含鉀、磷較低的蔬菜,如黃瓜、冬瓜等,避免菠菜、蘑菇、豆類等鉀含量高的食物,且減少骨湯和內臟類食材的使用。
多喝水,減少濃湯攝入:
吃火鍋時可多飲用白開水,幫助腎臟稀釋和排出多餘的鈉和代謝廢物。切勿過度飲用火鍋湯底,尤其是煮了較長時間的濃湯,因為其中的鈉和嘌呤含量可能較高,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三、結語:
火鍋雖美味,但對腎臟健康有一定隱患,尤其是對慢性腎病患者或腎功能減退的人。控制火鍋中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的攝取量,不僅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骼健康問題。透過合理的飲食選擇和健康的飲食習慣,大家可以在享受火鍋美食的同時,有效減輕腎臟負擔,維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