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李安娜/採訪報導
圖:香港境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人數讓新高,醫師呼籲施打疫苗是有效預防方式。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者死亡率10%;20-30%感染者會出現嚴重後遺症,包括腦部受損、失聰、失明等,甚至需要截肢,但是由於初期症狀和流感相似,家長認知不清可能延誤就醫。醫師呼籲,一旦小朋友出現發燒到抽筋現象,一定要立刻送醫。
傳染病可怕,無知地應對傳染病更可怕!香港今年感染腦膜炎雙球菌的病例創新高,有調查發現,香港家長對於這個疾病的認知非常不足。
接受這份問卷調查的家長逾500人,近八成子女年齡為1至23個月,根據調查結果,當中近90%受訪者面對子女發熱時,均沒警覺子女有可能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大部分容易將B型腦膜炎雙球菌(Men-B)感染的症狀與流感(54.5%)或普通傷風感冒(66.9%)混淆;近80%受訪家長不知道腦膜炎雙球菌可以經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播。
兒科專科余則文醫生表示,當細菌入侵人體並感染血液或/和包圍腦部及脊髓的內膜,便會引致腦膜炎,嬰幼兒由於免疫系統尚未完整,因此感染率最高。最初發病時其病徵與感冒流感非常相似,但其後病情進展會十分迅速,而且病徵可以十分嚴重,患者可在出現症狀後24小時內致死,每10個便有1個死亡;每5個會有1個出現嚴重後遺症,如腦部受損、失聰、失明,甚至需要截肢,家長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余則文醫生稱,腦膜炎雙球菌是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而產生的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播。與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感染風險較高。但即使是身體健康全無病徵的人,鼻咽喉部位亦可能帶有這些細菌。統計有十分之一人口是長期帶菌者 2 ,青少年和年輕的成年人帶菌的比例最高 3 ,所以真是防不勝防。
余則文醫生指出,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後初期症狀不明顯,例如發燒、疲倦欲睡等均容易與感冒症狀混淆,若延誤診治,病情可進展至發高燒、抽筋、頭痛、頸部僵硬,皮疹等,並有機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畏光、休克等,意味病情已惡化至隨時有生命危險,或導致嚴重後遺症。
因此,家長們必須時刻關注子女狀況,一發現小孩發高燒,或發燒有抽筋病徵,應向醫生詳細說明,醫生會更容易診斷病症。當確診後,患者須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與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則須接受醫學監察,並在有需要時服用預防性藥物。愈早診治康復的機會愈大。
余則文強調,腦膜炎雖然可怕,但所幸有疫苗可以接種,目前尚未有單一疫苗可以預防所有常見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但已有2種疫苗可供接種,包括ACWY型混合疫苗,以及最早可於2個月大開始接種的B型疫苗。除此之外,大人和小朋友均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及室內空氣流通,有助防止腦膜炎雙球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