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三餐不定時忽略血糖控制 導致糖尿病腎病變

2025-02-11 11:25:1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表示,中西醫合併針灸治療,改善腎臟及血糖問題/奇美醫院提供

65歲阿成(化名)是一名退休員警,過去執勤時會有疲倦、飢餓感及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三餐不定時與執勤憋尿導致,因此下班或休假時經常以大餐犒賞自己。退休後疲勞感加重,至新陳代謝科診所就醫後,醫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腎功能衰退為第四期,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

 

半年前,阿成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門診求診,陳醫師診察後給予針灸與科學中藥治療,經過半年的中西醫共同治療,阿成的糖化血色素從8.9%降至6.5%,腎絲球過濾率(eGFR)從22進步到48,微量蛋白尿(UACR)從988降至28。回診時陳醫師及新陳代謝科醫師告知他仍要嚴格遵從醫囑用藥及配合衛教,在大家的努力下,三高改善許多,也讓他的腎功能從第四期進步至第3A期。目前阿成因疾病控制穩定,長期疲倦、腎功能與血糖問題也獲得改善!

 

現代社會,糖尿病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而其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腎病變」,更是悄無聲息地威脅著病人的健康。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指出,糖尿病腎病變初期往往沒有太多不適症狀,這使得許多病人在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糖尿病腎病變的定義為糖尿病病人出現蛋白尿,並合併腎功能惡化。由於血糖控制不佳,全身大、小血管會產生病變,而腎臟微血管受到傷害,影響腎臟功能,早期以出現微白蛋白尿為主要特徵。

 

陳曉瑱中醫師強調,如果因血糖控制不佳導致腎臟「超濾』,讓病人誤以為腎臟沒問題,從而忽略了治療糖尿病腎病變的最佳時機。糖尿病腎病變最早可從微量白蛋白尿觀察,如果糖尿病病人同時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血糖控制不佳),血中的尿素氮及肌酸酐上升,腎臟功能惡化。即使臨床上糖尿病病人未達到腎病變,仍建議定期回診追蹤蛋白尿與腎功能。如果有其他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血糖控制不佳等),則應針對這些危險因子積極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為開立降血糖藥、血壓藥、血脂藥,且病人需要長期控制。

 

中醫三步驟治療糖尿病腎病變,滋陰清熱、補陰涼血、針灸也幫忙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說明,從臨床現象對應典籍,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變有三個步驟。首先,針對初期症狀如蛋白尿合併疲倦、發熱口渴等,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屬於「尿濁」、「虛勞」、「陰虛」等,並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的理論,指出小便混濁多因熱所致。因此,第一步治療重點在於滋陰清熱,降低身體發炎反應,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包括柏地黃丸、加味逍遙散、玉泉丸等。第二步則強調補陰涼血通絡。由於血糖控制不佳,造成腎絲球的破壞,出現尿少、泌尿道感染、全身烘熱、盜汗、煩躁、口乾舌燥、血壓高等症狀,屬於「陰虛陽亢」、「陰虛火旺」。治療上,會使用天花粉、生地,麥冬、知母、黃柏、丹參、赤芍等來補陰涼血。同時注意腎臟實質受損和纖維化等「瘀」症,在中醫治療思路以滋陰、降火、化瘀同時進行。第三步則使用針灸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指數。動物實驗更證實,針灸「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對腎間質纖維化具有保護作用。透過減輕發炎反應,有助於防止腎小管纖維化。

 

糖尿病看中醫,可延緩洗腎、降低五成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

陳曉瑱中醫師與大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利用臺灣2000年至2017年的全國保險資料庫,對43,480名使用處方中藥的糖尿病腎病病人進行分析。研究證實有服用保腎科學中藥的糖尿病腎病病人,會降低5成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

 

陳曉瑱醫師指出,過去雖證實科學中藥有保腎與控制血糖效果,但對糖尿病腎病病人在腎臟功能、心腎保護與生存結果上的時間反應、累積效應及安全性未有研究驗證。如今已證實糖尿病腎病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洗腎與死亡風險。此研究已獲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刊登,作者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表示,臺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超過12%,糖尿病盛行率為約占人口18%,糖尿病可說國人「洗腎主因」。研究團隊更發現,該研究聚焦於由五大類(清熱、滋陰、利濕、補氣、調和)組成的十六種潛在腎保護中藥,這些處方不僅具有共同的抗氧化性質,還針對多條氧化壓力相關途徑發揮作用。

 

中西醫聯手降低糖尿病腎病風險,緩解症狀、控糖降糖!

陳曉瑱醫師提醒,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分或微量蛋白尿大於30的糖尿病人,因有糖尿病腎病風險,應積極控制血糖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除了西醫治療外,臨床上可搭配中醫的針灸和科學中藥輔助控制病情。另外,服用中草藥或科學中藥前,也需由中醫師的專業評估與建議,嚴謹把關用藥安全,量身打造個人化用藥治療。

延伸閱讀

不是開玩笑!熬夜恐易引發青光眼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桃園報導 圖:聯新國際醫院眼科主任張文瑞醫師。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電玩、手遊、戲劇與動漫等數位娛樂已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螢幕使用時間從工作、學習延伸至休閒,小至占用零星幾分鐘的閉眼休息,大至日睡不足2至3小時等情況,都讓雙眼長時間處於高負荷狀態。聯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