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結核性腦膜炎斷層掃描
一般結核菌經由呼吸道感染後,最主要停留在肺部,成為肺結核。但是家住台中市的60餘歲潘先生,在不原因下,結核菌卻跑到腦部,造成肺外結核的「結核性腦膜炎」出現頭痛、嘔吐等現象;中山附醫感染科曹世明醫師表示,結核性腦膜炎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只要驗出結核菌,死亡率更高。案例是憑醫師經驗投藥,最後復原的幸運案例。
案例潘先生擔任油漆工數十年,過去有糖尿病、陳舊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及痛風性關節炎病史。去年7月開始,潘先生出現頭痛症狀,且對油漆味產生不適伴隨嘔吐感,也無法爬高工作。直到11月時因持續嚴重頭痛,到診所就診無顯著改善。最後因頭痛導致頭皮發麻,甚至開始出現抽痛情況,整個人疲累不堪、無法站立,導致工作完全停擺。
此後幾周不但頭痛且神智不清,因此至急診就醫,經神經內科安排腦部斷層掃瞄檢查後,沒有發現腫瘤、出血性中風或腦血管栓塞現象。
由感染科曹世明醫師收治入院,懷疑是腦膜炎故執行腰椎穿刺並將腦脊膸液送驗。
曹世明表示,結核菌本來就可能隨著血液和淋巴系統系統在全身任何器官出現,只是透過呼吸感染的結核菌,一般都是先停在肺部,肺部和其他器官的比例大約是九比一。一旦結核菌的數量已經多到可以被在腦中發現,那致死率就相當高,未在腦中檢驗出來足夠數量的案例死亡率大概是50%。
案例在住院期間對於人、事、時、地皆會錯置,無法正確對談。曹世明強調,潘先生治療後穩定出院後,由衛生所都治關懷員送藥時發現,原本只能躺著服藥,用藥2個月後開始可以去住家附近運動。至今潘先生已用藥8個多月,恢復狀況良好,現在都陪著太太一起到市場做生意販賣滷味。潘太太本身是洗腎病人,在潘先生治療期間,潘太太在工作、家庭、醫院來回奔波;所幸潘先生對於藥物反應極為良好,在家人的支持以及積極的配合用藥治療下,終於復元。這在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案例中是個很好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