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站也痛、坐也痛 肛門廔管靠結紮術精準治療

2025-04-01 15:22:0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謝明皓醫師/中醫大附醫提供

一位20多歲黃先生近半年來有排便疼痛,肛門旁腫脹合併膿瘍流出的問題,原以為是痔瘡,經其他醫院診斷為肛門廔管。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專精治療肛門廔管的大腸直腸外科謝明皓醫師為黃先生進行新型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modified LIFT),並成功改善了病症,疼痛膿瘍症狀完全消失,為該病人帶來了生活品質的提升。

 

謝明皓醫師表示指出,肛門廔管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好發在青中年人為主。肛門廔管成因主要由肛門旁腺體感染的造成急性肛門腺體發炎及肛門膿瘍,部分病人會因發炎肛門腺體的內開口未癒合造成反覆感染,導致肛門內外形成異常通道而反覆腫痛,異常膿瘍或血水排出,造成排便疼痛困難。

 

肛門廔管分成簡單型及複雜型,簡單型廔管使用傳統廔管切除手術來治療,失禁可能性相當低。但若不及時治療,侵犯的括約肌範圍變深變廣,可能慢慢惡化成複雜型肛門廔管,手術成功率也大幅降低,有極高的肛門失禁風險,很多外科醫師對於特別困難及複雜的肛門廔管也是束手無策僅能藥物控制,或是局部清創治療改善急性症狀。

 

謝明皓醫師表示,肛門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LIFT)是近年來提出治療複雜性廔管的手術方式,相較於傳統手術方式能更有效地保護肛門括約肌功能,短期成功率高達8-9成。然而經過半年以上的長時間追蹤,因膿瘍可能會殘留在括約肌中間,無法引流乾淨,復發的案例也慢慢增加。

 

為此謝明皓醫師曾遠赴國外,向發明此術式的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附設醫院的 Arun Rojanasakul 教授學習此術式,回國後加以精進與改良,發展出新型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modified LIFT)。此技術能有效提升括約肌間發炎的控制與膿血引流,降低傷口癒合過程中的感染風險,進而顯著減少肛門廔管的中長期復發率,對於病情更為複雜,且同時併發多條肛門廔管的案例,亦能運用不同手術方式進行整合治療。

目前新型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於2023年10月至今已成功超過 70 例,成功率高達 9 成。

 

謝醫師也提醒民眾,預防肛門廔管的不二法門就是維持良好排便習慣,保持肛門清潔衛生,適時可用溫水清潔肛門,以及避免不當飲食造成急性腹瀉或是排便困難,進而導致肛門膿瘍及廔管發生。如果有肛門膿瘍或廔管等症狀發生,建議提前就醫檢查,才能降低手術的困難度,提高治癒的機率。

 

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有隱患 手術隱藏傷口不留疤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甲狀腺癌術式比較/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甲狀腺癌」已列入臺灣十大癌症,引起大眾關注。台中慈濟醫院內分泌外科主任高國堯指出,通常甲狀腺出現結節多屬良性,但建議發現結節還是要定期追蹤檢查,他表示:甲狀腺結節使用超音波檢查的準確度很高,必要時會穿刺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