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站著頭痛躺下就好 可能是腦脊髓液滲漏

2018-08-07 16:22:56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中山附醫影像醫學部沈昭諭醫師示範注射方式

「自發性顱內低壓」是造成頭痛的諸多病因之一。患者主要典型症狀為「姿態性頭痛」,特別於久站或久坐時頭痛加劇,躺下則明顯改善或消失。其他症狀包括頸部僵硬或疼痛、噁心嘔吐、耳鳴或聽覺異常、視力模糊或畏光等。病因為自發性(無接受過硬腦膜穿刺或手術)的腦脊髓液滲漏。目前介入性治療可以患者自身血液注射脊椎硬膜破裂處,阻止脊髓液滲漏。

中山附醫影像醫學部沈昭諭醫師表示,有些人先天脊椎硬膜比較薄弱或有結締組織病變或關節活動過度等病史,加上曾有過度用力,例如嚴重咳嗽、便秘出力、搬重物或輕微外傷等,可能因此造成局部脊椎硬膜破裂,導致腦脊髓液滲漏而產生顱內低壓的症狀。其最重要的併發症為硬腦膜下腔出血,嚴重時會造成腦部脫疝和腦幹出血。

在病因的檢查上,除臨床評估及病史詢問外,電腦斷層與磁振造影等影像檢查,對於疾病診斷有很大的幫助。沈昭諭說,常見的影像表現包括:廣泛性硬腦膜對比劑顯影增強、腦室變小、靜脈系統擴張、腦下垂體變大等。較嚴重時會有硬腦膜下腔積液甚至出血、腦部脫疝或腦幹出血。另外,磁振脊髓造影有機會找出脊椎硬膜破損導致腦脊髓液滲漏處,幫助進一步的治療評估。

沈昭諭說,相關疾病的治療方式目前則分為兩種,包括保守性:長時間的臥床休息、大量補充水分、使用止痛藥。以及介入性:脊柱硬膜外血液貼片。抽取患者週邊靜脈的血液,大約10-20CC,使用脊椎專用細針,選擇適當部位,將患者血液注射到脊椎硬膜與脊椎黃韌帶之間的空間,讓血液擴散至破損的部位凝結填補,防止腦脊髓液滲漏。患者通常治療後當天或第二天就進步很多。

一名58歲張姓家庭主婦因突發性頭痛,於久站時頭痛加劇,躺下則較緩解,並伴隨耳鳴、噁心及頸部僵硬,到過很多醫療院所求診,無法獲得改善,因症狀加劇,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求診。經詳細的理學檢查、病史尋問,診斷為自發性顱內低壓。進一步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有廣泛性硬腦膜對比劑顯影增強、腦室變小、靜脈系統擴張與腦下垂體變大等典型影像表現,並發現腦脊髓液滲漏處在高位頸椎後緣。患者住院後,先接受臥床休息、點滴補充水分及口服止痛藥等保守性治療。因病情沒有改善,安排至醫學影像部接受電腦斷層指引「脊柱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將破損滲漏的脊椎硬膜填補,症狀獲得緩解後,病患順利出院。治療後兩個月的門診追蹤及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臨床及影像表現皆恢復正常。

沈昭諭醫師強調,使用電腦斷層指引施行「脊柱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自發性顱內低壓,可幫助尋找合適的注射位置,避免傷到進針附近的神經血管,也可明確知道血液貼片覆蓋的範圍及有無造成脊髓神經壓迫,增加治療的成功機會及減少治療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