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踢爆流言 「水中毒」不可能發生

2017-05-07 18:50:50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網路上經常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傳來傳去,當醫生叫人多喝水,就會有人傳來一篇「喝太多水會『水中毒』」等類似自以為是專家的警告,如果不是跟賣水的有仇,那就會使一般人為了到底要不要多喝水搞得像精神分裂一般的緊張。衛福部台中醫院腎臟科醫師黃嘉宏表示,除非一天喝到十公升的水,否則正常人的腎臟都可以調節多餘的水分,普通人要喝水喝到「水中毒」沒那麼容易。

時序即將進入夏天,不管流不流汗,體內水分都會因為高溫的天氣而蒸發,但是到底每天應該喝多少水才適量?醫生大多鼓勵多喝水,但喝太多會不會所謂的水中毒呢?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腎臟科黃嘉宏醫師表示,水份攝取量依每個人的年齡、體型、性別、體重、體質、工作性質、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尤其重要的是,腎臟功能或是否有其它的共病症也會影響多寡。一般腎功能正常的人,建議平均攝取水量每日在2000 ml左右(在沒有任何額外運動量的情況下,每公斤體重乘以30c.c.,大約就是一天喝水量­),正常的腎臟會根據身體的滲透壓、血鈉濃度,身體總水量等去調控尿量。如果喝太多了,腎臟自然會把多餘的水份排出來,喝太少了,就會感覺口渴,自然會去找水喝。

黃嘉宏醫師指出,正確的水份攝取,可維持人體基礎新陳代謝功能,保持心血管穩定正常運作,促進體內排毒。如果喝太少了,腎臟可藉由排出較濃縮的尿液,將體內水份調整在最佳狀況。然而在身體覺得缺乏水份情況下,即使「抗利尿荷爾蒙」全力分泌,也只能將尿液濃縮至每公斤800至1400毫莫耳滲透壓,所以在正常的新陳代謝下,每天至少要有1000毫升的尿液,才能排除當天所製造的廢棄物。

但到底要喝多少?黃嘉宏醫師說,一般而言,讓尿液濃度愈稀愈好,也就是顏色愈淡愈好,但如果有心臟,腎臟,肝臟或其它的慢性疾病,就得根據疾病本身嚴重程度及相關症狀做出水份攝取量調整,如出現下肢水腫或端坐呼吸時就得減少鹽份及水份的攝取,如有心肺積水時,甚至要將每日攝取水量控制在500 ml以內。因此若有疾病狀況,最好請教醫師再決定是否增減喝水量。

黃嘉宏提醒民眾,所謂的喝水不只是喝白開水才叫喝水,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內就含有很多水分,如飯菜、麵湯、稀飯、蔬果、果汁、甜點等等內含的水份,都算是喝水。因為每個人所處環境(溫度、濕度、透氣)、身體活動量、健康情況及食物內容差異很大,沒有標準值,因此一般人想喝水就喝水,甚至可以預防性的多喝水。在正常的身體狀況下,若要到所謂的水中毒(即低滲透壓性低血鈉) ,得每日飲水到10公升以上。

不過他也特別強調,腎功能不好或洗腎的病人,因為腎臟腎絲球過濾功能變差,可以處理的水量變少,攝取水份量要更加小心。慢性腎臟病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及嚴重程度,病人應該和腎臟專科醫師討論自己適當的水份及電解質攝取量,以達到適當的體力、血壓、心律、呼吸及沒有水腫為最理想。

 

延伸閱讀

攝護腺癌拖八年 老台商命大全身而退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 一位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八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做切片化驗,八年後確診罹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