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高血糖的成因與可能之疾病

2016-03-23 12:32:16

高血糖的成因與可能之疾病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疆/台北報導
  當身體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或是對胰島素有抗性,體內的醣類無法被有效利用,進而造成血糖上昇,即為高血糖。體內之血糖因為容易受到身體的不適、運動量減少、飲食過量或情緒壓力等因素所影響,故高血糖並非與糖尿病畫上等號,但若經常且持續性地血糖偏高,則有可能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根據2012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針對高血糖相關檢驗數值有明確之範圍界定,糖尿病的定義為:

(1)病人無典型高血糖症狀,但空腹血糖值≥126mg/dL或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兩小時後血漿血糖值≥200mg/dL或糖化血色素≥6.5%,且重複確認結果實為陽性。

(2)病人有高血糖症狀,任意時間測定血中血糖≥200 mg/dL者。若病人空腹血糖值位於100~125mg/dL則為”空腹血糖異常”、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兩小時後血漿血糖值位於140~199mg/dL則為”葡萄糖耐受不良”,上述兩種現象與糖化血色素值5.7~6.4% 皆為糖尿病之前期(prediabetes),意指此類病人日後罹患糖尿病之高風險群。

  糖尿病大概可分為四種,包括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及妊娠型糖尿病。每種類型的糖尿病臨床症狀皆相似,但其致病原因卻大不相同。

  第一型糖尿病為胰臟分泌胰島素以維持血糖平衡之β細胞被破壞,造成絕對胰島素缺乏,可能由自體免疫疾病或體質特異所引發。第二型糖尿病則為β細胞製造胰島素不足或病人體內產生胰島素抗性所導致。其他型糖尿病可能由感染、藥物或基因缺陷等因素引起。妊娠型糖尿病則因懷孕時體內荷爾蒙變化,造成肝臟葡萄糖新生作用增加、減少周邊組織對葡萄糖利用,而胰島素分泌未能代償所致。

  暫時性血糖升高並不會有症狀,但若持續性高血糖發生最典型的症狀即為三多一少(喝多、尿多、吃多與體重劇減);腸胃道方面有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另因脫水過度可能導致皮膚乾燥、 眼眶凹陷、心跳快速、起立性低血壓等症狀發生,嚴重時可能發生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體性昏迷症,須立即送醫治療。
  或是當體內胰島素過度缺乏,身體無法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則脂肪會被分解,進而形成酮體,造成酮酸中毒,酮酸中毒病人呼吸急喘,呼氣有水果味(桃子味),並伴有噁心、嘔吐、口乾等症狀,此為高血糖急症具生命危險,必須馬上治療。

  而各類型糖尿病,因為原因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當然不一樣。但是一般而言,高血糖會造成多種器官傷害,卻是事實。可能原因與血液循環或代謝異常所致,其可能影響的器官包括:
(1) 眼睛方面:高血糖造成眼睛細小血管傷害,因而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黃斑部水腫、白內障、青光眼比率增加。
(2) 腦、心血管方面:高血糖使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帶給細胞氧化性傷害,另導致血栓凝固於血管壁機率高,於心血管系統造成心臟動脈硬化,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於腦部栓塞則可能導致腦中風。
(3) 腎臟方面:高血糖造成血管病變、發炎激素分泌以及腎絲球間質增生,長期累積的結果會加重腎臟負擔,因而出現蛋白尿、高血壓、水腫、泌尿道感染、腎功能減退,甚至引起尿毒症。
(4) 神經病變:高血糖造成神經病變機轉尚未明確,有可能因使周邊小動脈血管硬化阻塞,造成神經缺血性的傷害,導致神經病變。臨床常見發生於下肢,初期有酸麻、刺痛感,進一步對冷熱感覺遲鈍,最嚴重可能四肢末端完全失去各種感覺功能。另方面高血糖也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障礙,如吞嚥困難、排汗異常、腸胃功能障礙、大小便困難、陽萎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一百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高居第四,占總死亡率之百分之六,故高血糖疾病之預防及保健十分重要。但是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年齡也愈趨年輕化、普遍化。因此針對罹患高血糖疾病-糖尿病之高風險族群,如已出現高血糖症狀且具糖尿病家族史者、 體重過重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利尿劑者、或已有其他代謝性之疾病者如高血壓,高膽固醇、高尿酸者,對自身血糖之控制尤須密切注意,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定期接受相關檢查,事前之預防更甚於事後之治療。

 

 

延伸閱讀

降血糖藥有風險 控糖減重更安心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食藥署提供降血糖藥物注意事項 近年糖尿病藥品發展快速,新一代降血糖藥品: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s)和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s),除了不易出現低血糖的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