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復健

2016-03-23 10:16:08

運動神經元疾病的復健

文/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邱然偉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運動神經元疾病是一項令許多家庭引以為憾的病症,一經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就如同被宣判了無期徒刑。除了初時的驚慌與恐懼;在往後的歲月裡,病人及家屬無時無刻不在面對新的打擊與挑戰;肌肉逐漸萎縮無力,侵犯部位日漸擴大,功能也逐日下降,面對這樣的疾病進展,除了使用藥物來減緩其惡化的速度外,復健治療則提供另一類的輔助治療。對無法治癒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復健治療並不能改變其病程進展,但有了復健的觀念與幫助,卻可以減輕病人的症狀,減緩功能障礙及退化,並協助預防可能的併發症,進而讓病人儘可能維持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性,使其即便隨著病情惡化,也依然能維持其生活品質。

  由於運動神經元疾病一種進行性的疾患,病患的復健也是自診斷確定開始就持續進行,一直到病人尊嚴結束生命為止。隨著不同的疾病階段和病程進展速度,復健之考量也因人因時而異,為了讓病友們了解不同階段,復健角色所能提供的協助,我們將肢體功能由好至壤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敘述復健的原則。

第一階段:

  日常生活功能完全獨立,僅有輕微肌無力及不適。復健原則:

  • 日常生活:維持正常生活步調,調適體能狀況,避免過度勞累。
  • 運動:鼓勵全身性關節運動,強化正常肌肉之力量來代償無力的肌肉,避免過度訓練、使用無力之肌肉。 

第二階段:

  肌肉無力範圍擴大,日常生活獨立性稍為下降。復健原則:

  • 日常生活:依病人之需要給予腳或手的支架,以輔助日常步行及進食穿衣等之功能;日常用品考慮使用輕便替代物以減少不便...如穿著魔術帶固定之衣、鞋來代替鈕扣、鞋帶等;使用生活輔助工具:如電動菜刀、牙刷及刮鬍刀等可減輕病人能量耗損,維持功能獨立性。
  • 運動:加強關節之伸展運動,以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攣縮變形;適度、溫和之肌肉訓練,可在復健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第三階段:

  日常生活獨立性明顯下降,行走能力下降,極易疲倦,肢體痙攣。復健原則:

  • 日常生活:儘量維持病人功能的獨立性,依據第二階段之復健原則,給予一切所需之支架及輔助工具,使病人能在熟悉環境中達到獨立自主之功能狀態;考慮以輪椅代步,以減少能量消耗或給予拐杖,助行器等以協助步行;指導能量節省原則,事前安排計盡一天的生活及工作以有限的體力達到最佳的工作效率,以避免疲倦。
  • 運動:因行動能力下降,因此水中運動如水中散步及游泳等對病人而言仍游刃有餘,因此更能享受其樂趣,如有熱水池,對痙攣僵硬之肌肉關節更兼有治療效果;痙攣僵硬之肢體須更勤加進行伸展運動,必要時由家人協助,作被動關節運動。 

第四階段:

  以輪椅代步,但仍能在輪椅上操作大部分日常生活,唯須部分協助。復健原則:

  • 日常生活:家中環境須依病人的功能限制加以適當調整:如馬桶坐椅及室內開關之高度調整、沐浴椅及扶手加裝等以利移位及方便病人使用。
  • 運動:由家人協助無力肌肉作被動伸展運動;仍維持一定肌力之肌肉作主動、緩和運動,以維持適當功能之使用。 

第五階段:

  病人完全靠輪椅移位、代步,日常功能也大多依賴代人協助完成。復健原則:

  • 日常生活:家屬須學習如何幫助病人移位及擺位,避免不當擺位造成褥瘡,使用氣墊床及輪椅坐墊以分散壓力;定時白天每2小時、夜裡至少每四小時翻身以減輕疼痛不適;特製輪椅加裝頭靠及可傾斜椅背以增加舒適性;必要時給予腰背部或頸部支架以支撐無力的軀幹。
  • 運動:主要依賴家人或利用關節活動電動椅協助進行四肢關節的活動。 

第六階段:

  完全臥床,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他人,這個,階段的復健重點主要在避免併發症,儘量減輕病人的不適。復健原則:

  • 日常生活:注意翻身及擺位避免褥瘡,協助拍背、咳痰以避免肺炎;長期臥床可導玫尿道結石、便秘等,建議每日飲水量至少二千西西以上可幫助減輕上述問題;使用彈性襪及抬高下肢以預防靜脈栓塞等等。
  • 運動:輕柔、緩慢的關節伸展及按摩可減輕關節的僵硬及疼痛不適,運動前給予熱敷或電療也有幫助。 

  除了上述六階段的肢體功能復健外,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可能侵犯口腔及呼吸肌,造成有別於肢體無力之功能障礙,而這些部位之侵犯可發生於六個階段中任一階段,復健治療亦可協助減緩這些問題。

  • 延髓功能障礙:

  侵犯延髓部位之運動神經元會造成如流口水、構音障礙、咬字不清及吞嚥困難等問題,藉由藥物幫助可減少口水分泌,而咬字不清早期可藉語言治療訓練口腔肌肉以增加說話清晰度;晚期則須考慮其他替代性溝通輔助,由簡單的紙筆交談、溝通板打字機到複雜的電腦語言溝通系統等均有其作用,而吞嚥困難一則影響病人營養的攝取,另一方面則因反覆嗆到、氣管吸入亦可能導致肺炎產生,經詳細評估,可以用改變進食姿勢及進食習慣來減少這類問題,也可以調配食物以方便吞嚥,減少吸入機會、直到吞嚥嚴重退化時則考慮鼻胃管及胃造口進度等。

  • 呼吸功能障礙:

  呼吸肌力下降,病人咳嗽力量隨之減弱,肺炎也隨之產生。適當的呼吸肌訓練,咳嗽力量之加強及拍背咳痰,姿勢引流等之教導均是重要的復健課題,能大大減低肺炎併發症之發生。

  上述之復健治療原則提供病友及家屬們一個概略的復健觀念,由於每位病人的病情均不相同,所需之復健重點也有個別差異,更詳細的個別復健內容,將藉由會刊,陸續介紹給大家,希望病友們能有所助益。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氣管狹窄病患福音 矽質T型管有給付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一般外傷和氣切病患常見的氣管狹窄經常需要安裝的矽質T型管,健保自105年5月1日開始給付;此舉將造福每年超過百件的申請個案,減少病患負擔。 健保署今天發布消息指出,臨床上約有七成的長期氣管內插管及做氣管切開術的病患會併發氣管狹窄,以前為維持病患呼吸道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