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高雄報導
圖:陳建志醫師(左)為患者執行耳石復位術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提供。
網路資訊發達有好也有壞,一名35歲女性,只要頭向一右轉,就會感到一陣暈眩,自以為是「耳石症」,便上網搜尋影片,模仿片中人物做法。家人非但沒勸阻,還協助她進行復位,幾次下來,病情沒有改善,後來就連躺下也會引起眩暈。為了病情緩解,她每天都做數次復位術,後來,連低頭點頭、起身站起或平躺起床也都會眩暈。就醫時,經理學檢查,發現右側內耳全數半規管 (前、水平及後) 內,均已有耳石沉積,已是「全面性管耳石沉積症」。
管耳石沉積症
部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專科醫師,同時也是元景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建志表示,檢查後確定患者是「良性陣發性姿態性眩暈症」。主因為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不慎鬆脫,隨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於某一支半規管內。只要頭部姿態改變,就會因重力或慣性因素,在姿態改變停止時,繼續帶動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讓患者以為頭部還在轉動,產生眩暈。這是造成暈眩症最常見的原因,治療以耳石復位術為主,就像在玩彈珠迷宮般,設法把移位的耳石擺回橢圓囊內。
錯誤耳石復位術的風險
只是在網路youtube或部落格中,這種技術影片很多,就會讓人不自主的以為只要照著做就可以。陳建志說,那些影片看起要模仿並不困難,但患者往往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確認「自己的姿態性眩暈是否為管耳石沉積症?」如果是,「是哪一條半規管?」因為貿然進行錯誤復位,就會發生以下風險:
1.加重眩暈:錯誤復位會使原本只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的耳石,散落到其它半規管內。爾後,醫師得要花更多的功力及心思,進行多方位、較為複雜的耳石復位術,才能把易位的耳石逐一歸回橢圓囊內。
2.頸部拉傷:醫師在進行復位術時,會把患者頭部強力向某一側轉,突然且快速改變患者姿勢,克服沉積耳石的靜摩擦力,才能順利讓它們流動。上述技術不良,會拉傷患者頸部肌肉,可能造成頸椎骨折。
3.引發中風:倘若患者頸動脈或椎動脈已經硬化,如果在進行復位術時,轉動患者頭部速度過快時,會使動脈管壁破裂剝離或是硬化斑塊脫落,阻塞腦血管引發中風。
陳建志醫師說,除了管耳石沉積症外,會引起姿態性眩暈的疾病還有很多,若採用耳石復位術治療,不僅無效,還可能有害,包括:
1.椎基底動脈狹窄:會在患者姿態改變時,造成腦幹缺血,引起眩暈、複視、構音不良、吞嚥不良等症狀。進行耳石復位術可能引起腦幹中風。
2.前庭性陣發症 (vestibular paroxysmia):乃第八顱神經 (聽覺前庭神經) 受到前上小腦動脈的壓迫,或者是一側腦幹受到椎動脈的壓迫,患者會聽見一陣一陣宛如摩斯電碼般「噠噠噠噠」的急促聲響,也會出現一陣一陣的暈眩。進行耳石復位術會誘發病症,加重聽覺前庭神經或腦幹的脫髓鞘化病變。
3.慢性前庭性偏頭痛:患者會因為頭痛發作,出現「活動不耐 (motion intolerance)」,也就是無法忍受頭部轉動所帶來的暈眩感,如果進行耳石復位術,只會更加暈眩、噁心及嘔吐。
陳建志醫師強調,改變頭部或身體姿勢時,感到一陣暈眩,雖然大多數是管耳石沉積症作祟,但是千萬別自行上網看影片盲目進行耳石復位術,畢竟這還是醫療行為,只有正確就醫,否則,會衍生不必要的併發症,不僅危害健康,也會讓後續治療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