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輕忽聽障問題 恐陷交通危機

2020-07-10 09:41:4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部長林永松教授向病人說明助聽器的使用方式及功能

 

2018年台灣老年人口一舉突破14%,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隨著人口不斷的老化,年長者的聽覺功能障礙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聽覺功能退化,會嚴重影響年長者的情緒,社交與日常生活,成為公共衛生與國民健康的重要問題。

 

根據奇美醫院一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聽覺誘發電位的第一波振幅,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縮小,從而使得第五波與第一波的振幅比,與年齡呈正相關。研究推測老化會使得耳蝸內毛細胞與聽神經間的神經突觸數量,日漸減少。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便已造成神經編碼產生缺陷,進而影響中樞聽覺處理的表現。

 

奇美醫院耳鼻喉部部長 林永松教授指出,臨床上年紀大的病人常抱怨聽得見卻聽不清楚或常聽錯對方說話內容,可能因為中樞聽覺處理出現錯亂。

 

奇美醫院另一項聽覺生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於來自後方的聲音定位能力,普遍較弱,對於來自前方的聲音定位能力則較強,而對來自左、右方的聲音定位能力次之。

 

林永松教授表示,研究結果也進一步發現,即使純音聽力尚未明顯受損,人類辨識聲音來源的方向定位能力,已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這使得年長者在車多的馬路上行走時,無法準確的進行聲源定位。尤其當後方有汽機車急駛而來,年長者聽聲辨位倍感困難,以致無法先行往另一側閃躲,而使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這個風險更會因為老年性重聽的出現而大幅增加。日常生活,尤其外出時,助聽器就成了必要的安全輔助,而不單單只是溝通工具。醫師強調:老年人的助聽器,應鼓勵雙耳配戴,以強化聽聲辨位的能力。雙耳配戴更能使重聽病人能夠在吵雜環境中,聽清楚對方的語言內容。

 

林永松教授說,許多老年性聽損的病人初期都排斥配戴助聽器,常自我調侃:『聽不見別人批評,耳根更清爽!』這其實是一種退縮逃避的行為,容易使年長者因為口語溝通困難,逐漸離群獨處、情緒低落、社會適應能力大幅退縮,不利身心健康,而且日常活動的意外風險會悄悄高漲。

 

延遲配戴助聽器,往往加速年長者的語言辨識能力的流失,許多病人常常在純音聽力閾值已經大於70分貝,或語言辨識能力已低於40%,才要求醫師協助選配助聽器。此時助聽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需手術植入人工電子耳,方能重啟美妙的聲音世界。

 

林永松教授指出,學語後失聰的成年失聰病人,因為原本已經有口語溝通能力,失聰後才接受人工電子耳手術,成效往往優於先天性學語前失聰的小孩。對於己經錯失配戴助聽器時機的年長者,人工電子耳不失為一項極具希望的救援選擇。

 

林永松教授強調,聽覺障礙的困擾在不同年齡層,有著完全不同的面貌。至於年輕的族群,聽覺功能的困擾除了噪音傷害,外傷及急慢性中耳炎之聽損外,另一項值得警惕的是不對稱性的聽損及單側耳鳴,這往往需要仔細檢查與追蹤,以便排除腦幹病變,聽神經瘤等嚴重疾病,早期發現以利早期介入治療。

 

 

延伸閱讀

升學壓力大 微電刺激減緩少女憂鬱症狀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林洪異醫師看診示意(患者非本文相關)。 小文(化名)是一名17歲女學生,升上高三後,接連面對段考和模擬考,同時要準備學科能力測驗,造成情緒低落,緊張不安,出現失眠、食慾差、動力下降等病症,雖然接受藥物治療,卻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