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台灣擋下首波疫情 IT人功不可沒

2020-03-11 14:16:2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疫情期間各大醫院都發揮巧思,盡量減少民眾入院機會,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台灣對新冠疫情防控獲世界肯定,從風險最高成為相對安全,這中間有一群無名英雄,就是一般人印象中的木納的科技人;靠著平日對技術的掌握,短時間架接系統,讓第一線醫護人員能做好院內感控,將社區感染風險從醫院端就先控制住,IT人功不可沒。

 

在醫院的資訊環境裡,除了一般民眾常用的醫院網站之外,事實上最龐大的資訊系統是院內的「醫院資訊管理系統」也就是俗稱的HIS;HIS的構成從介面到內容還有SOP,每家醫院不同。大醫院大多根據自己需求所架設,小一點的醫院和診所則有套裝軟體可以購買。

 

以國泰醫院為例,目前所使用的HIS系統是為了因應千禧年的變局重新制作,並且歷經2001到2003的摸索,再到2005至2008四個院區的分別成立,更拜資訊及網路科技的進步,幾次的淬鍊下來,才成了目前三層架構的WebBase HIS。

 

一般民眾要去醫院看病,首先要做的動作就是掛號。不論提早預約或是現場掛號,選擇科別和醫師後,輸入個人資料按下確定,院方會回覆掛號成功的訊息,這個部份都是在第二層的「應用軟體伺服器」完成的。

 

但是掛完號之後,病人掛號資訊就會被回傳到HIS的資料庫裡,在就醫診的過程中,醫院的療資訊系統則將病人的歷次就醫紀錄、抽血檢查、X光、CT等相關醫療資訊做整合,讓醫生在診間可以很快的判讀進行診治;其後的診查過程,醫生會根據病情下達醫囑,這裡面可能會出現藥品、針劑、檢查、預約回診、收費等內容,整個診療過程中資訊的交換則是橫跨了不同部門,過程其實是非常複雜。

 

在疫情之前,這些都是只要在院內單獨作業就可以,這兩年頂多再上傳雲端病歷;但是這波疫情的TOCC旅遊史的勾稽,就沒有那麼簡單。

 

國泰醫院資訊部主任曾景平,對於這次防疫部門,能在如此快速的時間裡,決定開放程度如此大的資料管控系統,相當讚許,因為這是以前所無法想像的,尤其是民眾旅遊史、接觸史,這些是牽涉到個人隱私,以往健保單位視個資如命,要不是防疫優於一切,各醫院是不可能得到這種資料的。

 

不過單純的一個TOCC,卻也讓醫院IT部門費了一番手腳,原因就在於「料敵從寬」的原則,為了保護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對於所有的病患都先設立是可疑患者,在此前提下,當然要盡可能避免接觸,且要把病源阻絕在院外。

 

醫院對於預約掛號病人,會透過勾稽健保署資料,前一天先查詢旅遊史,以幫助第一線醫護人員,在診間系統即時辨識接觸者及旅遊史,提前準備相關防疫工作。

 

此外,曾景平說,為了減少醫護人員接觸民眾的健保卡,國泰醫院的資訊人員,決定不讓醫護或行政人員做這第一類的接觸,因為要從民眾手上接過健保卡,還要去KEY IN個資,才能查詢TOCC,不但速度慢又費時、費力。

 

因此他們以兩天時間完成一個介面,植基於「爬蟲」技術,只要民眾自行插卡就可以從國泰的後台串接健保署的平台,自動把病人旅遊史下載下來,而且搭配燈號顯示,有TOCC的就是紅燈警示,沒有的就是綠燈;近來因為已經有解除隔離的民眾,所以加一個橘色燈號顯示是解除隔離的患者,讓醫護人員在自己的流灠器上,就可以看到,並且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不同防護和診療。

 

而這些只是抗疫作戰中的單一環節,其他措施還包括,加護病房探病者健保卡配合查詢旅遊史。慢連箋戶外領藥窗口相關資訊系統作業。院內人員(含外包、志工)定期查詢旅遊史,加強防疫。以及提供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民眾通訊診療服務相關資訊支援作業等,都是為了在出現感染源時第一時間就能夠掌握。

 

從台大、榮總,到長庚、慈濟,甚至都會區外的大小公私立醫院,類似像曾景平這樣的幕後英雄,在台灣的醫院中比比皆是。民眾看到的可能只是醫護人員在前線作戰,不過單單就一個戶外連續處方箋的請領,就不是只把電腦搬到戶外這麼簡單。擔任後勤部隊的藥師、醫檢、資訊、總務甚至清潔同樣在為防疫而付出巨大心力;正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所言,第一波的疫情,台灣擋下來了。若說其中有功人員,這些幕後英雄都該被記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