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全盲者也能重見天日 人工電子眼打開視界

2019-01-03 09:51:26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林口長庚電子眼團隊召集人黃奕修醫師掌中即為人工電子眼

盲人的世界裡只有無盡的黑暗,每個人在聽著蕭煌奇近似嘶吼的唱出「你是我的眼」的歌聲時,都會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無奈,不過這種遺憾將隨著醫學的進步也越來越少。林口長庚以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幫助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失明病患改善視覺,前年3月至今已完成7例。換言之就是有七個患者因為這項手術而重建光明,林口長庚也因為手術成果受國際高度肯定,日前更榮獲美國second sight團隊頒發「人工電子眼亞洲卓越中心」認證,

42歲的高先生是一位「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的患者,前年3月,完成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於同年6月完成20次的術後視力復健,目前視力復健情形如預期良好,最佳視力接近0.05,與世界最佳手術成果相同。高先生現在已重新就業,可自行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從桃園火車站出發,轉捷運與公車,至台北東區接受就業訓練。術後視力的改善讓他能夠自行照顧自己同時找到工作,將高先生從絕望的生活中恢復,對於原本愁雲慘霧的一家人,回復到又能帶著二個小孩一同上學的生活,同時經濟無虞,高先生充滿了感謝。

另一位在去年7月也接受電子眼植入手術的左先生,僅30歲,亦是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病患。原本僅視野部份缺損及夜盲,5年前視力急驟下降,到最後完全失去了視物的能力,也失去了工作能力,甚至從未看過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接受了電子眼植入手術,功能啟動的那一刻,左先生終於再次見到了媽媽,兩行淚水瞬間滑落。至今5個多月,已可看到路上的公車,也可自行走斑馬線過馬路。更重要的是,終於可以看見已2歲的兒子,圓了左先生最大的心願,這是手術之前他完全無法想像與期待的。

圖:林口長庚電子眼團隊

林口長庚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兼電子眼團隊召集人黃奕修醫師指出,色素性視網膜失養症是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疾病,流行率約為1/4000,台灣2病患數約8000至10,000人。病人最初會出現夜盲與視野萎縮的症狀,因為視網膜不能再生,一旦受損就無法恢復,最終多因視力受損嚴重而至全盲,成為重度殘障,生活失能。

黃奕修說,在電子眼技術發展之前,此病無法可治,連延緩惡化都沒有辦法。人工電子眼是取代視網膜感光功能之高端電子儀器,為近年人機醫材領域之重大突破。其原理是將矩陣排列之刺激電極,植入眼球內部,貼附於視網膜黃斑部,與視網膜傳遞神經纖維相接觸;而患者鏡框上之攝影機取得欲視影像,採用類悠遊卡式之非接觸訊號傳遞,將影像訊號無線傳送至眼內電子元件,再經由未萎縮之視神經傳導至大腦視覺區。

根據長庚眼科電子眼團隊的研究,接受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患者,約96%患者術後可見特別形狀之物體,如正方形、三角形、圓型等;約60%患者可見約10公尺距離之物體,並可朝目標物行走及執行日常動作,如精準走向10公尺遠的門並開門。雖無法達到正常人眼精細視力,但對於日常生活之基本需求,例如吃飯時可見刀叉或行走時躲避燈柱等,已有極大助益。

黃奕修指出,這套電子眼系統於2016年獲得美國最高科技獎項總統獎之榮耀,為全球電子眼計畫中極少數得到美國FDA與歐洲EMA同時批准使用於人眼之高端技術,並於2018年得到台灣食藥署批准在台上市,用於改善色素性視網膜病變病患視力,當病人視力惡化至僅光覺的程度,就是手術的適應症條件。

目前全球至今共完成約300例人工電子眼植入手術,林口長庚就佔了7例,美國與歐洲團隊並實地到院勘察手術、視覺復健與電子系統操作技術,於去年12月頒發“人工電子眼卓越中心”認證,肯定長庚眼科電子眼團隊的技術已達世界級水準,亦是亞洲地區的技術指導者。電子眼科技已驗證可行,相信不久的將來,將可能展延至其他視網膜疾病的功能重建。

黃奕修強調,視網膜出現病變,會有很多發病的初期症狀,如果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視物扭曲或是飛蚊症等,都是視網膜病變的警示,民眾有家族史、近視、職業必須注視強光或高熱物體等,更要注意眼睛的保養。固定的眼科就診檢查是標準做法,油炸高脂食物對眼睛並無益處,黃色、綠色、橘色蔬菜含有葉黃素成份,是黃斑部的色素成份基礎,適度的補充應有助益,但仍須常常自我檢查,有症狀就儘快就醫是最佳方法。

 

 

延伸閱讀

40年老菸槍 免費健檢救回一命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台東報導 圖:台東馬偕胸腔內科陳昭賢醫師。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句話印證在六十五歲的王先生身上,再適合不過了。台東馬偕胸腔內科陳昭賢醫師今天分享了一位肺癌篩檢成功個案:一位菸齡40年的老菸槍王先生,在某次來醫院的機會,接受了國健署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