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胃癌手術卻無傷口  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恢復快

2018-06-13 12:18:3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中報導

​圖說:中國附醫消化系內視鏡手術團隊

不少民眾聽到胃部黏膜下長腫瘤,不免開始擔心要被切胃,日後生活的進食或消化吸收都受影響,品質大打折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透過內視鏡微創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幫助逾700名消化道腫瘤與早期癌病人切除腫瘤,保全器官功能外,最快術後當天就能經口進食,一、二天就出院,讓病人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李女士於106年3月胃鏡發現胃賁門部有個6.7公分大的黏膜下腫瘤,經內視鏡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瞄檢查診斷為胃腸道基質腫瘤且無遠端轉移。經中國附醫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丁俊夫主任評估內視鏡手術能完整切除腫瘤並保留器官功能,李女士即於106年4月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將腫瘤切除。個案術後恢復良好,後續追蹤胃鏡與電腦斷層掃瞄追蹤至今無復發跡象。

中國附醫內視鏡瘤手術科蕭望德醫師表示,一般超過兩公分以上的黏膜下腫瘤就都會建議要切除,五公分以上就會建議由外科執行。但是由於患部如果用外科執行,恐需要全胃摘除,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後的生活品質,因此在此考量下,仍決定採取內視鏡手術。

李女士整個手術過程都未在體表留下任何傷口,手術器械是由食道進到胃中,就像做胃鏡一樣,只是內視鏡手器械多了一個切割功能。整個手術沒有外部出血和傷口,黏膜腫瘤剝離後,在內部即進行片狀切割,再由器械帶出。

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主任丁俊夫醫師進一步指出,胃部黏膜下腫瘤,意指胃部表皮層以下長出的腫瘤,內視鏡下可見平滑的黏膜被凸起的病灶頂起。一般無特別症狀,民眾多在接受胃鏡檢查才意外診斷。黏膜下腫瘤的來源可從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的細胞分化而來或其他轉移的腫瘤等。病灶多為為良性如囊腫、脂肪瘤、異位性胰臟,但有部分有惡性或轉變為惡性的可能如胃腸道基質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神經鞘瘤等。針對較小的黏膜下腫瘤如小於等於一公分者可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另可經由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以鑑別何種分層來源的病灶輔以深層切片或細針細胞抽吸以取得病理上的確診。 

丁俊夫說,黏膜下腫瘤中的胃腸道基質腫瘤由腸道肌肉層間的卡氏間質細胞分化而來,臨床治療需評估有無遠端轉移,搭配腫瘤大小與顯微鏡下腫瘤細胞分裂的比率高低進行風險評估以選擇適當的治療方針,包含手術切除與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使用與否,臨床上大於兩公分的腫瘤則建議接受手術切除。以往此類病人僅能接受外科手術,部分位置的腫瘤甚至需要次全胃或全胃切除。如今合適的病灶可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手術中出血與胃腸穿孔的併發症也多能在內視鏡下直接處理,免於術中外科介入。接受內視鏡手術的病人多能在術後當天恢復經口進食,平均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

中國附醫丁俊夫主任迄今已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超過700例消化道腫瘤與早期癌,其中包含超過200例的黏膜下腫瘤,臨床經驗豐富,是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

延伸閱讀

名醫會客室/主動脈瓣膜狹窄有猝死風險

文/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潘姿菁   圖:胸悶、易喘都可能是心臟疾病的病徵之一,出現症狀時宜盡速就醫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張女士,83歲,近1年來出現呼吸喘、下肢水腫和胸悶症狀。住院檢查後心臟超音波顯示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考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