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十幾年沒睡好 手術後一夜好眠

2017-03-08 09:03:40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上圖:手術前(左)後(右)影像比較

五十八歲許女士,因睡眠狀況不好、身體欠佳,四處求醫,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檢查,確診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中心團隊評估許女士狀況,由口腔顎面外科許博智醫師為她執行「顎骨前置手術」,術後隔天晚上許女士終於換得一夜好眠,解決了困擾十幾年的睡眠問題。醫師呼籲,平常睡眠中會打呼、白天精神不濟的民眾,最好盡早進行檢查,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

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指得是睡眠時的呼吸中斷次數,且每次呼吸的停止至少在十秒以上,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標準,每一小時睡眠的呼吸中斷次數低於5次為正常情況、5~14次屬於輕度、15~29次屬於中度、30次以上屬於重度睡眠呼吸障礙。有這項疾病的民眾最顯著的表現就是睡覺時打呼,還有就是白天精神不濟,這就容易造成工作和駕駛車輛的意外。另外,晚上睡覺時會自覺無法呼吸而驚醒者,也可能是這個疾病的濳在患者。睡眠時長期反覆缺氧,容易引發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腦中風等嚴重問題。

許博智醫師說,打呼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綜合病症,無法藉由單一科別的治療來解決問題。針對此特殊疾病,台北慈濟醫院特別結合了胸腔內科、耳鼻喉科、身心醫學科、新陳代謝科及口腔顎面外科多方面專家,共同為病患診斷並擬定適合患者的治療計畫。以許女士為例,檢查後發現,許女士睡眠呼吸中止指數高達73.9,屬重症狀態。透過睡眠內視鏡檢查,發現造成許女士呼吸中止的主因為「口咽及下咽部阻塞、咽部側壁坍塌」,利用「顎骨前置手術」將許女士上顎骨前移 4mm、下顎骨前移6mm、下巴前移6mm,暢通呼吸道,解決困擾許久的睡眠問題。

許博智醫師解釋,口腔顎面外科是結合了牙科與外科的特殊科別,專攻頭頸部疾病,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治療。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可以利用測顱X光片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配合特殊軟體重建上呼吸道3D立體結構,找出上呼吸道最狹窄處並擬定治療計畫,配合睡眠檢查及耳睡眠內視鏡檢查,為患者找出確切病因和並擬定最佳的個人化治療。

口腔顎面外科口在治療呼吸中止上有保守性治療積極性手術治療兩大方向:

1.保守性治療:口內止鼾器,適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阻塞性睡眠中止症。治療前,須於門診做上下顎印模,並利用牙模製作出屬於患者客製化的個人口內止鼾器,並依個別化患者調整止鼾器位置,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積極性手術治療,又分為兩大項手術:

(1)頦舌肌前置手術: 頦舌肌是咽部擴張的主要肌肉之一,頦舌肌前置手術可以令頦舌肌往前移動,增加其肌肉張力,改善因年紀增長所造成的肌肉鬆弛;也限制了患者熟睡時舌頭往後擠壓呼吸道,造成進氣量減少所引起的呼吸中止症,可解決輕度至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困擾。

(2)顎骨前置手術:顎骨前置手術是所有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效果最為顯著的治療方式。手術目前無健保給付,透過全身麻醉將顎骨前置的方式,擴大呼吸道空間並增強相關肌肉強度,同時解決呼吸道狹窄及頦舌肌鬆弛所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問題。此項手術可一次性解決多個阻塞位置,免去多次手術就能達到治療效果,近年來已被建議為應置於第一線的治療方式。但此手術還是有限制,因術後需至少一周以上復原期,年紀大於60歲、有使用骨質疏鬆藥物及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建議以採用保守性治療方式為首選。

許博智醫師強調,如果擔心自己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前往口腔面顎外科就診,或至鄰近醫療院所的睡眠醫學專科團隊門診進行諮詢,經專業醫師評估、安排檢查,以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讓自己呼吸暢通,一夜好眠。

 

延伸閱讀

複合式療法+AI 逆轉嚴重鈣化血管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志遠(左)與主治醫師洪俊聲共同表示,6旬男反覆出現腦中風竟是重度冠狀動脈硬化及狹窄!奇美醫院引進AI影像導航、旋磨及震波氣球,逆轉嚴重鈣化血管。   血管鈣化與狹窄導致心肌梗塞每年奪走不少人命。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