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七萬洗腎大軍須知 自體瘻管比人工好

2017-02-27 10:52:0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自體瘻管的體積較小,易於掩蓋

國人洗腎人口眾多,據統計2014年已經有超過7萬洗腎人口,每年還在以每百萬人口之中新增455人的速度成長,因此要做新的洗腎瘻管的病人數是很可觀的。衛福部立臺南醫院心血管外科醫師蔡鴻麟表示,目前的觀念是若可以做自體瘻管者以自體優先,可以使用的時間較長久、併發症較少。

目前在洗腎的瘻管部份,大概可以區分為短期洗腎導管、自體洗腎瘻管、人工洗腎瘻管和長期洗腎導管四種,理想的自體洗腎瘻管必須有「3個6」的原則,就是管徑6mm以上、深度6mm以下、血流速在600ml/min以上。而一旦裝上之後,仍心須要有四到八週的時間,才能讓瘻管和血管吻合得更成熟,幫助運送血液。而一般不能吻合的原因大概是動脈或靜脈過小、受傷纖維化、靜脈分支過多、動靜脈吻合處狹窄、手術過程造成血管受傷鎮或平常血壓過低等問題。

67歲的林阿公,三個月前因為腎臟功能不佳,隨時會進入洗腎階段,由腎臟科醫師轉介,先行接受動靜脈瘻管形成手術,以免要進入血液透析時要置放臨時雙腔洗腎導管,經評估後施行自體瘻管形成手術,術後瘻管有顫動、顫音,並囑咐做握球運動讓瘻管成熟。但是三個月後阿公愁眉苦臉地回到門診說:「腎臟科醫師說準備開始洗腎,但是我的瘻管不夠粗,沒辦法洗,還怪我是不是沒有認真練球,我每天都握球都快手抽筋了,怎麼會沒練球,醫生呀!我的血管怎麼不能用呀!」經過血管超音波檢查,原來是血管吻合處後三公分處有狹窄現象,導致血流無法有效讓瘻管成熟,當天接受「經皮氣球輔助瘻管成熟手術」,三個禮拜之後瘻管就成熟到可以上針施行血液透析。

蔡鴻麟表示,自體洗腎瘻管可以使用的時間較長久、併發症較少,但是相當遺憾的是自體瘻管儘管術後病人依循醫囑努力做握球運動或熱敷,還是會有1到2成的不成熟率(新瘻管無法在術後3個月時上針使用),原因在於不是所有用吻合的血管都是健康的,配合血管外科醫師做術後的追蹤是必要的,當發現血管未成熟可先以血管超音波診斷病兆為何,在加上「經皮氣球輔助瘻管成熟手術」可以讓9成以上的未成熟自體瘻管達到可以使用的目標。

而一旦裝設成功,可以開始使用後也建議每3個月做定期的追蹤,搭配洗腎室裡護理師每次上針的檢查,包含:聽聲音是否有變尖銳、震動感是否減弱、洗腎時血流是否下降、靜脈壓力是否上升、拔針後是否困難止血等現象,及早發現問題,趁瘻管還沒完全阻塞時及時介入處理,可以維護良好的血液透析品質,延長洗腎病人重要的生命線。

延伸閱讀

名醫會客室/糖尿病新藥SGLT2抑制劑排糖又保腎

文/臺中榮總腎臟內科鍾牧圻醫師 68歲男性出現漸進性的雙下肢水腫至本院求診,同時併發呼吸困難、尿量減少、體重增加,診斷為急性腎損傷引發的全身水腫與肺部積水。同時被發現有大量的尿蛋白以及心臟衰竭,團隊使用心臟衰竭的用藥以及利尿劑,病患體重減少了14公斤症狀大幅好轉並順利出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