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上圖:紅圈內為治療前(左)、治療後(右)腫瘤大小差別
80歲的李阿嬤,常冒冷汗、暈眩、血糖過低、昏厥,半夜還會飢餓難耐需起床進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診斷竟是罕見的胰島素瘤作怪。當時醫師建議阿嬤開刀切除腫瘤,但阿嬤自覺年紀大,風險太高而拒絕開刀,改以升血糖藥治療又遇藥物副作用大。經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陳建華主任以「酒精注射消融法」為阿嬤治療,術後一個月追蹤,發現阿嬤的腫瘤縮小,血糖趨於正常,再也不用擔心低血糖而半夜起床吃東西了。
胰島素瘤的病灶很小,一般多在2公分以下,所以很不容易察覺,也不易被診斷出來。通常病人發生血糖低的症狀時,初步判斷可能是胰島素瘤,但卻常找不到病灶所在,如果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找不到,就需要用內視鏡超音波才可能檢查出來。
陳建華醫師指出,胰島素瘤90%以上是良性瘤,當然也有惡性變化的可能,主要症狀是會產生低血糖。一般人飯前血糖指數在70到100 mg/dl間,李阿嬤的血糖卻曾低到16 mg/dl,難怪半夜都得起來吃東西。低血糖的症狀是很餓、冒冷汗、不舒服,血糖太低還會昏倒。大腦代謝是利用糖分提供營養,若血糖太低,時間過久會造成腦死,是很危險的症狀,不能輕忽。
除血液腫瘤外,通常腫瘤的標準治療就是開刀切除,醫師會提供其他治療方式,常是因為病人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開刀或是病人強烈要求不要開刀。陳建華主任考量李阿嬤的狀況,選擇「酒精注射消融法」為她治療胰島素瘤,這種治療法已被使用一段時間,但因為以往介入性內視鏡超音波的技術還不成熟,而未被使用在胰島素瘤的治療上,現今技術和儀器都進步,加上很好的相關配件使用,「酒精注射消融法」運用在胰島素瘤的治療成效已相當顯著。
陳建華醫師表示,「酒精注射消融法」是將95%~99%的高濃度酒精,直接注入腫瘤內,讓腫瘤細胞壞死,達到消融的目的。因為胰臟是後腹腔器官,所以治療胰島素瘤注射時,無法從前面下針,因為會穿過很多無辜器官,造成無謂傷害,但若從後面,則有脊椎擋住,所以只能從中間下針。透過內視鏡超音波的探頭導引,找到腫瘤所在位置,再下針將酒精注入腫瘤內。下針時要避開血管,避免造成出血,再視到達病灶的深度有多少,然後從最底下開始注射酒精。至於劑量,需視腫瘤的大小,計算出要注射的酒精量。病人是在接受無痛麻醉後做治療,整個注射治療過程大約30分鐘完成。
陳建華醫師強調,胰島素瘤是較罕見的病症,根據國外的文獻,發生率僅有25萬分之1,好發於20到80歲,也因為病灶不易發現,不容易治療。陳建華主任提醒,若常會冒冷汗、忽然昏厥,或是有長期低血糖現象,務必盡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避免因胰島素瘤產生持續性低血糖,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