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370克巴掌公主長大了

2016-11-08 13:33:3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上圖:照片為嬰兒爬行大賽參賽者,非文稿所述之任何一位。

台灣每年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以目前新生兒死亡率 ( 指出生後28日內死亡者 ) 20/1000而言,每年約有4,000名新生兒死亡,其中「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就佔了75%以上,即每年約有3,000名極低體重早產兒死亡。一般足月出生的胎兒,其正常體重在2500至3500公克之間;但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四個月前卻有一名24週胎兒提早報到,體重只有370公克。經過醫療團隊細心照護,四個月大的小晴晴,終於出院,體重也到3500公克,令人欣慰的是,並沒有出現神經學後遺症,照護團隊和家長對於晴晴表現出來的生命力格外感佩。

晴晴的母親患有子癲前症,在產檢時發現胎盤血流功能異常,趕緊入院安胎。住院期間胎兒心跳不穩定,通盤考量母嬰安全的情況下,於2016年5月中旬剖腹生產,晴晴出生週數24週,體重僅有370公克。出生後就住入小兒加護病房的小晴晴,在住院期間歷經肺部出血、視網膜病變、腸胃道蠕動異常等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全身插滿維生系統的管路,每個見到她的人都擔心她能不能撐過這難熬的關卡。所幸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團隊的細心照顧,住院117天終於可以回家了,晴晴現在是四個月大3,500公克的可愛女娃兒。出院後,醫院仍然持續追蹤晴晴的成長曲線是否穩定,由於家長認同給孩子最好的食物-純母乳哺餵,照顧至今晴晴沒有明顯的神經學後遺症,健康穩定的長大就是給予家屬及醫療團隊最大的鼓勵了。

另一位小雯雯在媽咪懷孕24週又4天時,因為早期破水而提前報到人間,體重雖然也只有460公克,經過超極早產兒中心58天的調理,也已經增長兩倍到達 980公克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早產兒數量達1,500萬,約占所有新生兒的一成,其中「早產」是八成新生兒死亡的主因。由於超級早產兒所面臨的併發症很多,如呼吸窘迫症、腦室內出血、腦室旁白質軟化症、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敗血症、肺支氣管發育不全、視網膜病變、聽力障礙、疝氣等,這些併發症都會造成早產兒面臨死亡的威脅。根據美國、日本、德國、瑞士等先進國家的照護成績來看,腦室內出血、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敗血症、肺支氣管發育不全等仍然沒有把握防範。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鴻志醫師表示,妊娠週數28 週以上的早產兒,目前存活率多已高達95%,併發症少,且長期的神經發展接近正常,因此,醫療先進的國家都將醫療照護重心放在小於 28週的「超級早產兒」,目前先進國家出生時妊娠週數 23~ 24 週的早產兒存活率可達60%,25~26週的存活率約達75%;台灣早產兒醫療訓練中心501-750公克的存活率約60%~70%,751-1000公克的存活率約85-90%。需要注意的是「超早產」往後發生腦性麻痺、智障、聽障或視障等後遺症的風險較高,23週者有40%的風險,24~25週者則大幅下降為16%。

林鴻志醫師強調,近年來超級早產兒中心已經將超級早產兒的存活率推達90%,和美日等國不相上下。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超級早產兒中心收住1,000公克早產兒共有33位,至今有一位死亡。500公克以下超級早產兒有3位,分別是370、420、460公克,其中370和460公克即是晴晴和雯雯的案例。

11月17號適逢世界早產兒日,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科成立超級早產兒中心就是要呼籲社會大眾重視早產兒的預防,減輕家長的育兒壓力,該中心和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日本神奈川兒童醫院合作,以預防開放性動脈導管和腦室內出血進行研究;同時與丹麥、澳洲進行壞死性腸炎、敗血症的臨床實驗;與義大利、美國共同發展以類固醇和表面張力素來預防肺支氣管發育不全的計劃等等,超級早產兒中心期望能幫助早產兒免於各類併發症,讓家長有信心看見早產兒健康地成長發育。

延伸閱讀

心肌炎症狀像感冒 有這現象快送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花蓮慈濟醫提供 一般的感冒或腸胃炎症狀,如發燒、咳嗽、腹痛、嘔吐,雖然常見但也容易被人忽略,這些可能不被放在心上的症狀,有可能是死亡率高達七成的心肌炎。花蓮慈濟醫院兒童心臟科秦家翊醫師表示,心肌炎的初期症狀跟一般感冒差不多,常常就是咳嗽、流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