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如何避免癌症復發?定期篩檢是正確方法

2016-09-24 10:37:58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高雄報導

癌症是沒有免疫力的,曾經罹患癌症的患者,其相同癌症再發生率或是其他部位發生風險,比一般人要來得高。高雄義大醫院今(21)日公布多位癌症復發的案例,保命之道就是再發生時能夠及早發現,醫師表示,癌症患者治療後一定要定期進行篩檢,一旦發現初期病癥就立即處理,才是正確的保命之道。

一位73歲男性病人,10年前因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高,懷疑有攝護腺癌,在他院接受內視鏡攝護腺切除手術,病理報告為良性,醫生遂給予抗二氫睪固酮治療,病人之後PSA一直下降,小便困難終於解除。這次再度因解尿困難至本院泌尿科就診,接受銩雷射手術治療後,病理標本化驗為第一期攝護腺癌。因攝護腺經過兩次內視鏡手術後要再接受傳統根除手術,是相當困難的。因術後的沾黏,容易導致術中出血及術後尿失禁等症狀,在余燦榮醫師建議下,病人接受攝護腺切除手術治療,手術成功,且失血量少,病人的PSA即攝護腺癌指數在術後第三週即完全偵測不出來了。

余醫師表示:攝護腺特異抗原(即攝護腺癌指數:PSA)高的病人,在服用抗二氫睪固酮時,必須經切片證實為良性者,方可服用。另外,使用後PSA會下降,可能失去警示作用,導致假性安全;同時,病人雖接受過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病理報告為良性,但日後仍可能還是會有攝護腺癌的發生。因此接受過內視鏡攝護腺手術後,病理報告雖為良性肥大之病人,尤其是在服用二氫睪固酮後PSA在正常範圍內之患者,日後仍有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故應需定期追蹤檢查。

另外還有一位多重癌症的患者,今年只有62歲,但卻先後罹患腎臟、大腸及甲狀腺癌,已經在門診追蹤將近10年,於今年初發現左側腎上腺疑似有腫瘤轉移現象,因病人已經過多次腹部手術,可能有術後沾黏之現象。經與病人討論後,決定接受機器手臂左側腎上腺切除手術,以減少術中出血及併發症。

還有一位也是62歲女性病人,曾經於十幾年前得過乳癌,接受過乳房切除手術。此次就診是因為血尿十幾天,後經診斷為多發性高度惡性的膀胱癌,因為病人有多種癌症病史,屬手術高風險族群,最後還是進行膀胱切除手術,術後順利出院,目前於門診追蹤。

余燦榮醫師表示多重癌症並不少見,隨著癌症醫療的進步及國人平均餘命的增長,每個人得到第二種以上原發癌的機率也日益提高,多重原發癌可以是同時期,也可以是不同時間發生的。義大醫院多重原發癌的病人占所有癌症登記的14.7%,其中又以頭頸癌病人得到第二種原發癌的病人占最多,其次是泌尿道癌,第三位則是大腸直腸癌的病人。

多重癌症的生成原因與生活習慣、遺傳因子、生活環境及第一次癌治療有關。癌症是無法免疫的,得到癌症的病人,下次可能再得到第二種以上原發癌。所以癌症病人更應該定期做癌症篩檢,並且戒除導致第一次癌症的所有不良生活習慣,才能避免癌症纏身。至於多重癌症的治療,只要是早期發現及根據部位,仍可以外科手術切除治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