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新生兒脊柱裂 外觀即可看出

2016-07-21 14:02:40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新竹報導

每個寶寶誕生時,都是父母的寶貝,只是例常的身體檢查,大都只在於四肢和五官及知覺能力而已。新竹馬偕醫院院長李宏昌表示,脊柱裂屬先天發育不良所致,新生兒脊柱裂可從尾椎是否凹陷看出。脊柱裂可能出現水腦及排洩功能障礙的後遺症,患者至今仍沒有根治療法。

李宏昌表示,脊柱裂是胎兒在母體中發育時,脊柱發育不全,脊髓液外露導致神經功能損傷。病癥分為顯性與隱性,顯性患者在外觀會因脊髓液流出而在脊柱裂口形成包膜,包膜會在尾椎出現突起狀,一旦腫脹過大,可能會從皮膚傷口流出。所幸顯性患者極為少見,較多的是隱性病患,也就是脊柱裂口導致尾椎外觀下凹。通常受損的部份是在腦部與腸道,會出現水腦、排尿與排便功能受損。一旦沒有及時治療,會造成腦部不可回復的傷害,而排洩系統受損也會造成膀胱、腎臟與腸道變病,患者終生都必須接受不間斷的治療。但是及時診斷出來,還是可以有效控制,家有嬰幼兒的父母親,應該要注意自己寶寶的狀況。

李宏昌指出,大約有半數脊柱裂患者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症狀,但是也有20到30%的患者會發病;患者大多是下肢神經受損,造成擴約肌功能不彰,直接影響的就是排洩功能。患者尿液會積存在小便,造成膀胱腫大與腎臟功能受損。而糞便則是因為肛門口雨傘圈收縮,無法排出,積存在腸道內,不論是尿液或糞便無法排山,都會讓患者苦不堪言。

脊柱裂的醫療屬於神經外科的範疇,至今仍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患者自出生開始,終其一生都要與合併症相處,腦部積水必須要引導至體內,而排洩功能受損,可能會使患者無法自我控制尿液與糞便的排放,對於成長期的幼童及少年有很大影響,除了身體功能受損,人際關係也會出障礙,有人更因此長期受到排擠與霸凌。

家有脊柱裂兒的陳先生表示,他自己的小朋友一出生就在尾椎附近有一個皮膚凹陷所形成的洞,因為沒有傷口,小兒科醫師診斷沒有問題,也就沒有處理。但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就出現便秘和排尿問題,尿液永遠排不乾淨,而且還因為積存在膀胱裡導致感染,發出惡臭。一直到三四歲才被確診是脊柱裂所造成的,但是已經延誤治療。小朋友今年已經國中,仍然無法自行控制排尿,每次都要以CIC自行導尿的方式,將膀胱中的尿液導出,否則就容易不自覺的漏尿。並且長期便秘,嚴重的話就要上醫院通腸,從小到大吃盡苦頭。

李宏昌院長強調,排洩功能雖說是生理因素控制,但是心理層面的影響也大有關係,家長只要了解這個疾病就不要過於緊張,因為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給孩子。目前可以使用神經藥物刺激來控制擴約肌的收放,另外也有運動治療、水療加以配合,再多攝取高纖與含水量高的食物,讓糞便易於排出。也可以使用益生菌來強化腸道功能,對於尿液的排出也有藥物可以讓水份不經由小腸吸收到膀胱,而從大腸排出,減小膀胱和腎臟染以及腸道病變。

延伸閱讀

男子突然「軟腳」無法站立 竟是脊椎腫瘤壓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洪立偉醫師看診示意/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60歲的邱先生過往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特別定期健檢,一個月前突然出現雙腳無力的狀況,並且越來越嚴重,來院前無法站立行走,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洪立偉醫師門診尋求協助。透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