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先天性心臟病只有15%知病因

2016-03-23 17:21:46

先天性心臟病只有15%知病因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心臟科主治醫師李必昌表示,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畸型,其比例約佔所有活產數的千分之六至八左右。在胎兒初期,心臟是由幾個細胞形成管狀物,然後增生繁殖分化,右心房及左右心室、上下腔靜脈、肺動脈、主動脈及肺脈等構造。此外在腔室之間有瓣膜形成,而這些瓣膜的功能可以在心臟收縮或舒張期時,防血液的逆流。如果這些瓣膜、血管或中膈之間,因某些特殊的外力或內在的因素,使心臟形成及發育受到阻礙,就會引起畸型,而這些畸型通常在懷孕四至八週以內已經形成;即所謂的先天性心臟病。

  李必昌醫師指出,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原因,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無論如何研究追溯家族史或檢查,都無法發現其造成心臟畸型的原因。而這些畸型病因是屬於多發性,包括母親的營養或身體狀況等等。而約有百分之三至五左右是因為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突變所造成的;百分之五是因母親在懷孕初期生病或接受特殊藥物或放射線所造成,而另外有百分之三至五是屬於特殊症候群,故總計約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先天性心臟病,是可發現其成因的。由此可知,先天性心臟病的遺傳因素是非常少的。

  李必昌醫師表示,一般先天性心臟病常出現的症狀,最多的是所謂的心臟雜音。心臟雜音的種類很多,可分為無害性心雜音和病態性心雜音。而一般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很多是門診或急診時,因感冒而無意間被發現的,因此,一但被醫師診斷有心臟雜音時,便應該立刻找小兒心臟科醫檢查,有無先天性心臟病存在。此外,像心衰竭是指心臟無法充分維持身體各組織器官所需要的血量而產生的一些症狀,例如:呼吸困難、餵食困難、生長發育遲緩及四肢浮腫等,所以,家長如果發現有以上的症狀,應及早帶小朋友到小兒心臟科門診做詳細的檢查,確認是何種心臟病及嚴重程度,儘早給予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如毛地黃、利尿劑等。並根據病情限制水分及鹽分之攝取量,以避免症狀加重。最後可能出現的症狀便是發紺,所謂發紺就是臨床上小朋友的嘴唇及四肢指甲發黑,這是代表嬰幼兒有缺氧的現象。某些發紺型的先天性心臟病,因為有不正常的由右至左的血流,就會產生發紺。另外有些發紺缺氧的病童,平日就有嘴唇發紺的現象,當在哭鬧、早晨起床或稍微運動時,發紺症狀會突然加劇,造成病童呼吸困難、煩燥不安的現象,這種現象叫做缺氧發作,如果不能有效及時處理,即病童有可能出現酸中毒,抽筋甚至死亡的後果。所以妥善的預防及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可避免造成終生遺憾。

  李必昌醫師說,先天性心臟病的種類,依據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及阻塞型心臟病。發紺型心臟病主要是在病童身上出現發紺、發黑或缺氧的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血液中含氧量過低所造成的,而其最常見的法洛氏四合症,其他像大血管轉位、單一心室、肺靜脈迴流異常、右心室雙出口、三尖瓣或肺動脈瓣閉鎖等,都是屬於發紺型心臟病。非發紺型心臟病主要是在心臟或大血管之間出現由左至右的分流,容易造成心臟衰竭,主要包括心室中膈缺損、心房中膈缺損、存開性動脈導管等。阻基性心臟病,則包括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狹窄及主動脈窄縮。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35歲壯男竟心臟衰竭 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亞東醫院心臟內科張基業醫師問診照。 一般人印象中,心臟衰竭應該是常見於老年人才對,然而有越來越多案例是發生在青壯年身上,其中肥胖的族群更是一個獨立原因;醫師呼籲,高危險群的民眾,一旦出胸悶、易喘,平躺時有壓迫感,就應該盡速就醫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