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淺談不明熱(定義與種類)

2016-03-23 14:31:04

淺談不明熱

好醫師新聞網編輯部/整理報導

六十二歲的張女士,身體一直很健康,也很少看醫師。可是近一個月來卻為發燒所苦,在地方診所看很多次,都被告知只是感冒而已,直到至大醫院求助,以不明熱的診斷收住院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謝効烝表示,不明熱這個名詞早在一九六一年被提出來,表面上字義是不明原因的發燒,時至今日,真正不明原因的發燒已經變少了,有的只是難以診斷的疾病;也就是說,這些不明熱的病例多數在後續的檢查中仍能找出病因,只不過需花費較長的時間罷了。

目前,不明熱的定義為:(一)體溫高於38.3℃,(二)發燒持續三週以上,(三) 住院檢查一週仍無法查出病因。根據病患特性又分為四類:1.典型不明熱,2.住院相關之不明熱,3.中性球減少之不明熱,4.愛滋病相關之不明熱。藉由特性的分類,可以幫忙醫師更容易找出發燒的病因。

謝効烝表示,根據統計,引起不明熱的疾病種類中仍以感染症居多(30~40%),其次依序是惡性腫瘤(20~30%)、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以及其他一些較少見的疾病。但是還是有約十分之一的病人仍然找不到病因,仍以不明熱的診斷出院。幸運的是這些在現代醫學檢查下仍無法診斷的病人,大都不是短期致命的疾病,有些人會自行退燒,有些人則需要繼續追蹤診治。

診斷不明熱需要醫師詳細的檢查:病史方面的資料需要病患的配合(包含家族病史、原有疾病、最近的旅遊史、職業可能的暴露、是否飼養或接觸動物、昆蟲的叮咬、藥物使用、不安全性行為等等),任何一些蛛絲馬跡都可能是診斷的線索。除此之外,全套的理學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可能需要反覆多次的檢查。實驗室的檢驗包括血液、尿液及糞便常規檢查以及各種體液檢查;微生物的診斷有賴微生物培養、鏡檢或血清學檢查;非侵襲性檢查如放射線X光及超音波檢查,通常是依病患之病情需要來做安排。如果一般常規檢查還不能找出病因,接下來就可能安排一些侵襲性的檢查(如胃鏡、大腸鏡、支氣管鏡、脊椎穿刺、骨髓穿刺、各種組織切片,或各種病灶的切片,甚至於剖腹探查等)。不過也可以先做全身鎵-67核子造影檢查,來找出可能的發炎部位,再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進而檢查出病因所在。

謝効烝強調,不明熱的檢查過程有時因診斷困難而安排的檢查非常繁複,病患及其家屬的焦急心情可想而知,這時不但需要醫師詳細檢查之外,也非常需要依賴病患的耐心配合,才能正確診斷及治療。

 

本文為友善連結,旨在提供民眾正確之醫療訊息,若有版權侵犯請來電告知。

延伸閱讀

五分鐘教您分辨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差異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疫情週報顯示,好發於夏秋兩季的腸病毒疫情至今並未趨緩,反而出現一小波流行的情況。奇美醫院兒科部總醫師王信驊呼籲爸媽不僅需加強注重孩子的個人衛生,也應留意嬰幼兒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如:嗜睡、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持續嘔吐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