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名醫會客室:十大死因排第三 感染風暴沒藥醫

2020-06-22 09:32:43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圖:台北馬偕醫院胸腔外科劉洪彰醫師

衛福部最新統計,去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炎仍舊高居第3。事實上,在自然環境裡,存在著成千上萬種病毒和細菌,感染問題是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這也是每家醫院對於感染控制都列為第一要務的原因。因為在醫學發達的今日,對大部份病毒和細菌,仍無藥醫。

 

肺炎在去年共奪走了15,185條國人的生命,其中男性8,935人,女性6,250人,是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的主要死因;本刊特別專訪馬偕醫學中心前胸腔外科主任劉洪彰醫師,親揭感染風暴可怕之處。

 

廣義而論,肺炎的成因主要來自於外界的感染和自體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劉洪彰說:「一般所指的肺炎大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感染,尤其是自然界中存在著太多我們到目前仍不知道的病毒和細菌,而且不但比人類存在時間還要久,可怕的是這些病毒和細菌仍在不斷演化和突變,醫學腳步根本追不上,就算追上了,過不了多久又突變成人類所不知道的面貌出現,到目前還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就是一例。」

 

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種所謂「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發生在吞嚥功能出問題的患者身上,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食道括約肌功能不佳,進食時食物分流到氣管,並且進入肺部,把中和了口腔細菌的唾液中和食物裡的細菌帶入肺部,造成感染,引發肺炎。

 

劉洪彰指出,肺是將氧氣帶進各個器官的主要轉運站,肺炎的可怕在於一旦感染後,首先會影響氧氣輸送到各個器官的功能,導致器官因為缺氧而失去效能;另外就是肺部在感染之後,病毒或細菌,會透過原本要輸送氧氣那四通八達的網絡,跑到各個器官去,造成全身感染的敗血症。也就是所謂的「感染風暴」,血壓、血氧都降,心跳加快,最後就會因為多重器官衰竭失去生命。

 

可惜到目前為止,人類在面對這些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和細菌,仍舊處於下風。以這次的新冠病毒來說,就是因為它「新」,是屬於冠狀病毒突變而來,本來對冠狀病毒就已束手無策,面對全新突變品種就更沒有辦法。如果不是感染範圍如此大,啟動全世界的研究單位共同研發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否則根本不可能讓抗病毒的希望,在短時間內就取得如此進展。

 

劉洪彰表示,除了幾種特定的病毒例如A、B型流感,人類研發了疫苗對應之外,其他成千上萬種病毒至今仍是束手無策,不但沒有藥,甚至連疫苗都沒有,一旦感染了,只有不斷的嘗試可以對抗的藥物,但是主要工作還是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來對抗。這也是為什麼歐洲部份國家最早在面對新冠病毒時,會想要用大批感染之後產生的群體免疫力來對抗的原因。

 

但是在這種決策背景下,時間壓力使得原本就體弱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比較吃虧,導致新冠病毒對於老年患者有如此高死亡率。因為這些人本來的免疫力就不好,感染病毒之後對於體能而言根本是雪上加霜,這對於一向敬老尊賢的華人社會根本無法接受,也是我國採取了不同於西方國家的防疫策略的主要原因。

 

劉洪彰表示,病毒會變異,細菌也會進化,單一個病毒就可能會演化成無數種,例如大家熟知的H1N1,目前已經演化到至少十成許許多多的變形,新藥根本來不及,所以對抗病毒主要依靠免疫力。至於和細菌的戰爭,在人類使用抗生素的歷史上,目前已經進展到第五代,主要原因就是細菌為了適應藥物的開發,自已也出現耐藥性,所以人類就必須一直研發新藥物來對抗不斷演化的細菌,兩方都在比速度,看誰跑得快,一旦後者贏了,就是所謂的「超級細菌」,那是因為人類還沒找到對付它的藥物。

 

人類對抗病毒要想有一絲致勝機會,最主要的就只能靠「阻敵於境外。」劉洪彰強調,某方面來說,新冠病毒對人類並不是沒有貢獻的,至少它讓一般大眾知道「洗手」和「戴口罩」的重要性。因為感控的首要任務就是消滅感染源,只有不要讓它進入體內,才是最好的辦法。在體外可以用比它更毒的殺菌配方如酒精和清潔劑在體外消滅它,就不會造成危害。因此在後疫情時代,民眾可以把防疫觀念更加落實在生活中,成為生活習慣,減少被病毒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