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防新冠肺炎洗完手這樣做 避免酒精傷害皮膚

2020-02-20 06:22:27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新冠病毒來襲,除了佩戴口罩外,醫師多宣導要「勤洗手」來預防接觸傳染與飛沫傳染。適當的洗手可避免傳染,但很多過敏性肌膚或者頻繁使用酒精洗手的民眾,容易引發俗稱「富貴手」的手部濕疹或接觸性皮膚炎,而導致皮膚紅腫、脫皮、搔癢、粗糙等。

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醫師鄭百珊表示,乾洗手中成分多含有酒精會使肌膚更加乾燥,並帶有刺激性,在乾洗手後因酒精揮發的同時,也會一併帶走肌膚上的水分,使用太過於頻繁則可能會傷害肌膚。

鄭百珊建議,民眾盡量以「濕洗手」來代替乾洗手或酒精消毒,尤其是針對手部皮膚敏感及容易有手部濕疹的病人,乾洗手或酒精消毒容易使皮膚狀況惡化,所以能夠「濕洗手」時盡量還是以一般洗手的方式,同時達到防疫與皮膚保護的作用;洗手後要記得勤擦乳液做好保濕的工作,只要勤擦乳液做好手部保濕,不僅可以減少對皮膚的傷害與刺激、更能增加皮膚保護力。

另外,奇美醫院陳曉逵中醫師也說,長期接觸清潔劑、過度使用酒精、乾洗手等太頻繁的清洗,容易造成皮膚表面皮脂的缺失與角質層的破壞,進而形成缺脂性溼疹或是進行性指掌角皮症,這些手部的濕疹在中醫均稱之為「富貴手」。

中醫對富貴手的治療注重標本兼顧、內外併治、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原則,根據病因病機、臨床表現、病程長短等進行辨證治療。

一般急性期病灶常見皮膚潮紅灼熱,丘疱疹密集,抓破脂水淋漓,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多辨證為濕熱浸淫證,治宜清熱利濕。

亞急性期病灶常見皮膚損傷為淡紅色斑片,丘疱疹,水腫,結痂,鱗屑,搔抓後糜爛滲出,舌淡胖苔白或膩,脈濡緩,多辨證為脾虛濕蘊證,治宜健脾利濕。

慢性期常見皮膚粗糙肥厚,脫屑,皮膚黯紅,色素沉澱,舌淡苔白,脈細,多辨證為血虛風燥證,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各類型濕疹根據病情及中醫師診斷均可採用中醫藥內治與外敷

急性期: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配合外治法,選用黃芩、黃連、黃柏、苦參、地膚子、荊芥等煎湯待涼後外敷或外擦,水泡糜爛或滲出物明顯時用黃柏、地榆、馬齒莧、苦參等煎湯冷濕敷。

亞急性:可用除濕胃苓湯加減配合清熱、止癢、乾燥、收斂外治法,選用黃芩、黃連、黃柏洗劑或黃連膏、青黛散塗擦。 

慢性期:可用四物消風散加減配合祛風止癢、促進恢復外治法,選用青黛膏、紫雲膏、潤肌膏等潤澤肌膚。

陳曉逵強調,富貴手的平時保養除了中藥調理治療之外,要盡可能少碰刺激性物質,為了預防感染,適當的洗手是有必要的,但是在相對單純環境下,則不必頻洗手增加刺激。

另外如非狀況需要不必經常使用酒精洗手,可用油品成份單純並加入消炎止癢及抗敏舒緩中藥製成的手工皂來洗手,如黃芩、黃柏、地膚子、蒲公英、紫草、苦參、百部等等。洗完手擦乾後,可塗抹溫和無添加的乳液或配合辨證使用中藥青黛膏或黃連膏等膏劑鎖住水份,避免皮膚乾燥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