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師新聞網 - 警官健檢發現大腸瘜肉 竟是原位癌

2017-02-27 11:20:19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曾美晴/台中報導

一般人只要是在正規醫院進行大腸鏡健檢,院方都會要求受檢者多簽一張瘜肉摘除的同意書,目的就在於一旦檢查出大腸有瘜肉時,會在第一時間就建議摘除,目的就在預防大腸瘜肉發展成惡性腫瘤。因為大腸內長瘜肉,有可能發展成大腸癌!

澄清醫院平等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國任表示,大腸癌的發現已不是難事,大腸鏡檢查是利器,可能一個念頭,就能大發現;一個動作,就能改變一生,遠離大腸癌的痛苦折磨。

一位46歲的警官,平日忙於警政業務,無法正常飲食,因為同單位很多人做完大腸鏡檢查發現長瘜肉,正好有公務人員的健康檢查補助,因此到澄清醫院平等院做無痛大腸鏡檢查,發現有多顆大大小小的瘜肉,澄清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評估瘜肉有病變的風險,因此建議手術切除,當日立即會診大腸直腸外科以腹腔鏡進行手術,病理切片化驗結果為原位癌,該名警官慶幸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現已回到工作崗位。

另一位是名年輕女性,因發現近一星期解大便皆有血絲及黏液,非常焦慮、擔心,因此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靠近直腸的位置有一顆0.6cm×0.5cm瘜肉,經由內視鏡切除,病理切片檢查為「幼年型瘜肉」。

澄清醫院家庭醫學科李國任醫師指出,「幼年型瘜肉」顧名思義是常見於小孩直腸中的瘜肉,但其他年齡層及其他部位的大腸亦可能出現,典型的症狀即是解血便並且有黏液,且約有30%的幼年型瘜肉是多發性,並建議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國人因為飲食西方化、高脂肪、精緻化,且多外食,蔬菜水果的攝取變少了,因此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國建署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

李國任醫師表示,大腸癌的腫瘤或瘜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會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瘜肉,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糞便濳血陽性反應者 50%有大腸瘜肉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上圖:衛福部台南醫院胃腸科鄭維鈞醫師 大腸直腸癌為台灣發生率連年高居第一之癌症,國健署自2004年開始推行50-75歲成人兩年一次免疫糞便潛血篩檢,除達到早期偵測治療癌症之目的,也喚起了國人對腸道疾病及腸道保健之重視。但事實上,糞便潛血陽性之患者...